2024 11/15 08:28 -- 來源: 新華社
“全球深淵深潛探索計劃”重點解決深淵生命起源、深淵地質演化、深淵環境污染等重大科學問題,計劃啟動以來,已完成中國-新西蘭等多個中外聯合載人深潛科考航次。2024 11/14 09:44 -- 來源: 證券日報
據悉,相關企業圍繞芯片器件、衛星互聯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布局,成為了推動6G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大會當日,多家通信行業頭部企業與上市公司代表也就6G關鍵技術、架構及生態發展等發表了觀點。2024 11/14 08:34 -- 來源: 新華社
海洋鹽度探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的科研衛星,又稱海洋四號01星。衛星配置綜合孔徑輻射計、主被動探測儀等載荷。2024 11/14 08:33 -- 來源: 新華社
據介紹,AES100發動機在3個月前獲頒中國民用航空局型號合格證,實現了我國先進民用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產品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2024 11/13 16:42 -- 來源: 新華社
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參研參試單位士氣高漲、斗志昂揚,后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計劃于近日擇機實施發射。2024 11/13 09:28 -- 來源: 新華社
C909飛機自2016年投入商業運營以來,已累計交付150架,安全載客超1700萬人次。中國商飛公司持續推進該產品改進優化,不斷提升C909飛機性能、機組操作體驗和客艙舒適性。2024 11/13 08:47 -- 來源: 新華社
在我們的世界,日月星輝乃至自然萬物等所有“看得見”的東西,僅占宇宙質量的5%,另外的95%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找到暗物質,將會帶來物理學的革命性突破,讓人類更好地理解宇宙。2024 11/13 08:36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華投資山東墾利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是我國最大開放海域海上光伏項目,項目用海面積約1223公頃,首次應用66千伏海纜及陸纜長距離輸電技術,傳輸容量更大、成本更低。2024 11/12 16:07 -- 來源: 信網
財報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搜狐總收入為1.52億美元,歸于搜狐公司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1200萬美元,凈虧損優于預期。此前搜狐預估第三季度虧損在3000萬美元至4000萬美元之間。2024 11/12 14:02 -- 來源: 新華社
今年8月28日,國航接收了首架C919飛機,并于9月10日成功商業首飛,已順利執飛北京—上海、北京—杭州航線。截至目前,國航共引進2架C919、31架C909(國產支線客機ARJ21新增商業名稱C909)。2024 11/12 11:09 -- 來源: 新華社
11月11日12時03分,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發射升空,天雁24星共15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24 11/11 08:23 -- 來源: 科技日報
隨著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的快速增長,廢舊電池的處理問題日益凸顯。廢舊電池中蘊含的有價金屬如鋰、鈷等若能得到有效回收,不僅能緩解原材料枯竭的壓力,還能顯著降低環境污染。2024 11/11 08:19 -- 來源: 科技日報
“大模型與數字人技術的結合大大降低了數字人的生產成本。”螞蟻靈境數字人平臺算法負責人楊明暉解釋,傳統的數字人構建主要依托“計算機圖形學技術+真人動作捕捉”,需要采集大量真人數據并深度建模,耗時長、效率低。2024 11/11 07:4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處于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前沿領域,腦機接口發展速度和應用潛力不斷引發關注,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中國“十四五”規劃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列為國家重點前沿科技項目。2024 11/11 07:3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以ChatGPT為標志的人工智能技術浪潮帶來效率紅利的同時也產生負面效應,科技行業需重新審視人機關系,秉持“人本智能”發展觀。2024 11/11 07:02 -- 來源: 青島日報
“馬士基哈利法克斯”輪船長367米,寬53.5米,全船滿載量為14000標箱,將在青島港裝出口集裝箱5532標準箱,顯示出中國外貿出口形勢旺盛。2024 11/08 09:03 -- 來源: 新華社
高光譜成像產生的數據規模龐大,長期以來,該技術大多依賴光柵、棱鏡等分立元器件組成的復雜光學系統工作,這種系統體積大、難集成,且分辨率和光能利用率不高。2024 11/08 08:28 -- 來源: 海報新聞
從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的業績表現看,2024年前三季度,整體以增長為主要趨勢,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欣旺達等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中,寧德時代的營收和凈利潤領跑。2024 11/07 09:26 -- 來源: 新華社
聯盟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面向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發展需求,引導產學研用各方面資源和力量集聚,搭建開放創新平臺,促進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