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5時,民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精神,介紹文件出臺背景、主要亮點、貫徹落實措施等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介紹稱,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城鄉特困人員591.4萬人,其中,農村五保對象517.5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0.6%,城市“三無”人員73.9萬人,占城鎮人口的0.16%。
宮蒲光表示,從總體上看,當前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仍然存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相關政策不完善、工作機制不健全、資金渠道不通暢、供養水平不高、管理服務不規范等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意見》在提出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重點明確了制度內容、工作程序、保障措施等內容。體現了依法行政、改革創新的精神和精確救助、托底供養、適度保障、差異服務的理念。
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貫徹了城鄉統籌的發展理念。《意見》堅持城鄉統籌的基本原則,規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政策目標、資金籌集、對象范圍、相關內容、供養標準、經辦服務等,確保城鄉特困人員都能公平獲得救助供養服務;二是體現了精準救助的創新精神。《意見》從提高制度精準性出發,在以往按供養方式定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類制定救助供養標準的工作要求,以適應不同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服務需求。三是確定了優化服務的工作思路。《意見》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尊重特困人員意愿和供養服務機構服務能力,鼓勵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在家分散供養;對完全或部分喪失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要求優先提供集中供養服務。
四是細化了制度銜接的具體規定。《意見》從提升托底保障合力、防止福利疊加出發,對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與相關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及其他社會救助制度銜接作出了具體規定,厘清了制度邊界。五是明確了資金保障的措施要求。《意見》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針對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渠道不通暢的問題,對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和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運轉及維修改造資金等方面的保障提出了要求,在明確地方各級財政責任的同時,明確中央財政給予適度補助,并向供養任務重、財政困難、工作績效突出地區予以傾斜。從2016年起,中央財政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補助資金納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補助資金,實行專項轉移支付。此外,《意見》還對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社會參與、政策宣傳等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以確保這一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總之,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具體體現,能夠更好地讓特困人員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溫暖和公平正義的光輝。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