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大代表、神農架林區區長李發平接受荊楚網和動向新聞客戶端訪談
荊楚網消息(記者 張城)“‘神秘神奇神農架,有山有水有文化’,這里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其生態資源的完整性、獨特性和唯一性獨樹一幟。”1月29日,湖北省人大代表、神農架林區區長李發平走進荊楚網和動向新聞客戶端“兩會”訪談室,說起神農架的美如數家珍。
“過去的五年,神農架發展基本上實現了‘農旅文協調發展,天地人和諧共生’。”李發平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神農架以建成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成功打造了世界地質公園、國際濕地名錄、國家5A景區等10余張世界級、國家級名片。交通上,神農架機場建成并通航,保神高速已奠基開工,鄭萬高鐵神農架站立項。森林覆蓋率由88%上升到90.4%,保護區內達到96%。年旅客接待量攀升至800余萬人次,旅游經濟總收入達到31億元。新農保、新城保、新農合參保率100%。人民群眾安全度、滿意度連續8年全省第一。
王國生省長在今年我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神農架。“十三五”期間,林區有著怎樣的發展目標?李發平說,“十三五”神農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建成“一園一地一區”,即以國家公園建設為契機,著力生態保護,發展生態旅游,保障改善民生,把神農架建成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李發平認為首先是堅持生態先行,倡導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神農架最大的特色,神農架森林覆蓋率達到96%,“綠色決定生死”。過去神農架稅收70%來自礦山和小水電,但“十二五”期間,政府沒有新批礦山和小水電,且關閉了不少。其次是堅持全域旅游,注重協調發展。利用景區、宗教、民俗文化等資源,提升西南一線,開發東北一片;努力圍繞打造“全域景區、花園城鎮、美麗鄉村”的目標;結合林區發展實際,發展特色旅游。例如,過去神農架因為開礦,留下有100多公里礦洞,這些礦洞通過開發可以開展“地心旅游”。此外,還要繼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推動共享發展。“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神農架將繼續推行“1+N”、“五個精準”、“五個一批”等扶貧工程,帶動老百姓致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神農架!”李發平說,未來,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麗的神農架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神農架,愛上神農架。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