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2日訊 4月1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2023-2024年),白皮書全面總結2023-2024年青島全市兩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并提出加強環境資源審判的工作舉措。
2023-2024年,青島全市兩級法院審結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共3532件,其中,環境類案件151件,資源類案件3381件。2023年,全市法院審結環境類案件88件、資源類案件1655件;2024年,審結環境類案件63件、資源類案件1726件。
青島法院牢固樹立新時代環境司法理念,以嚴格公正司法守護高品質生態環境。依法嚴懲危害生態環境犯罪行為,筑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屏障。全面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民事權益,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引導作用,助力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盡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環境安全。積極推進環境資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提升生態環境修復水平。
堅持黨建統領推進審判工作。青島中院創建“法潤青綠”環資審判黨建品牌,獲評“全國機關黨建典型品牌”,入選山東法院十大“魯法品牌”、2024年青島法治建設“十大亮點工作”。堅持深化改革,以專門化專業化建設提升環資審判質效。青島中院2016年5月掛牌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理機制,2023年10月,全市10個區(市)法院均實現環境資源審判機構、人員、案件、規則總結、調查研究“五個”到位。選取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群眾聚集地等區域,在全市設立環境資源巡回審判工作室12個,提供零距離、精準化司法保護,10個區(市)法院選取水源地、社區村莊等就地審理、公開宣判環境資源案件,把“辦理一案、治理一片”落到實處。聯合生態環境、海洋發展、海警等單位,選取白泥地公園、青島世博園等地設立補種復綠、增殖放流生態修復基地共20處,構筑生態環境保護新陣地。在嶗山風景區、即墨濱海公園、羊毛溝濕地等“網紅生態美地”打造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宣教基地11處,引導群眾將綠色理念根植于心。
堅持守正創新,以“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凝聚保護合力。青島中院在全國首個實現生態環境行政執法、法律監督、司法審判等各環節跨部門常態化協作。依職權提級管轄一起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判令被告人限期修復被毀壞的土地,判決生效后運用協作機制聯合多部門現場監督修復工作10余次,新增面積2.55畝,實現“容量”“顏值”雙提升,制發《土地修復示范基地創新工作流程》,形成全流程修復協作“青島經驗”。
青島法院將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最嚴法治、系統保護、協同治理等環境司法理念,不斷增強司法保護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辦案與治理并重,源頭預防環境風險、前端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實現更高水平的生態環境治理。持續完善生態環境多元共治格局,深化府院聯動,聚焦司法執法尺度統一、生態環境修復協作等,推動各部門各領域協同發力,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運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碳匯認購等環境資源審判獨有的裁判和執行方式,推動預防性、恢復性司法措施在更大范圍產生實效。(時滿鑫 趙彥閱)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