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網友戲稱為“冷若冰箱的海爾老總”周云杰火了,相關話題點擊量過億,網友自發創作表情包、剪輯視頻,形成現象級傳播。隨后,周云杰正式入駐各社交平臺,評論區成為粉絲許愿池。從被動卷入流量,到主動引導話題,高管開通賬戶與網友互動并不是個例,這是企業構建全維度增長策略的絕佳營銷機會,也是在用戶主權時代下,進行一場事關生存的適應性進化。
制造業高管集體“觸網”絕非偶然行為,董明珠強勢綁定個人形象、雷軍降維共鳴圈粉無數、周云杰順勢而為走向前線……共同勾勒出品牌轉型的路徑選擇。企業家成為網紅,或者說是品牌“網紅化”的浪潮背后,折射出傳統制造業對流量話語權的某種焦慮。放下身段是關鍵,看似“去權威化”的舉動,實則是以退為進的智慧。企業家端著架子單向輸出已成過去式,拉近與年輕用戶之間距離感才是現在時。
企業面對的早已不是單純的產品交易,而是更直接的溝通渠道。三翼鳥智慧家庭體驗官在B站拆解冰箱結構,卡薩帝設計師在抖音直播手繪圖紙,這些場景掀開了傳統制造業的神秘感,在重構中建立起用戶更深刻的信任。用戶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產品,他們渴望見證并參與從設計到服務的完整價值鏈條。這一趨勢成為流量場上的生意增量,傳統企業轉向雙向互動,可以見得用戶參與共創的必然性和有效性。當用戶關于冰箱嵌入尺寸的吐槽直接推動生產線調整,當空調噪音投訴觸發研發團隊連夜攻堅,這種即時反饋機制正在顛覆傳統制造業的迭代周期。在杭州智慧園區,用戶評價數據實時接入制造業的制造執行系統,每條好評自動生成工單激勵產線工人,差評則觸發質量追溯程序。用戶也不再是被服務的對象,而成為驅動制造末梢的神經元細胞。
堅持將用戶需求作為內容創作的核心坐標,是對商業本質的清醒認知。高管賬號的評論區化為企業邊界的評估實驗室,或許連生產線上的老師傅都已經開始學習解讀社交平臺的情緒熱力圖。高管親自下場標志著企業從產品導向到用戶共生的轉變,強調需求驅動,這遠比“冷冰冰”的官方賬號上的宣傳更有溫度和說服力,從而真正提升用戶粘性。如今,企業的生存境地不再單純的由廠房規模或專利數量決定,取決于能否在傳統產業突圍中與用戶建立共生關系,用戶指尖的每一次滑動,都在重塑商業世界的版圖。
說到底,企業家IP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制造了多少熱搜話題,而在于能否搭建起用戶與產品的情感通道。在用戶主權時代,主動把用戶拉進你的生意圈中,讓用戶去驅動行業的變革。企業高管愿意以柔軟的姿態與用戶共筑生態,就是在進行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適應性進化。誠然,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生存之道,加強關鍵性、顛覆性技術攻關永遠是第一要義,否則再有成效的市場營銷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流量的誘惑往往伴隨著危險的暗流,懂得利用但不能濫用。無論是一夜爆火的素人網紅頻繁翻車,還是蹭熱點的城市宣傳風向虎頭蛇尾,被流量反噬的例子不勝枚舉。站在時代轉型的十字路口,企業營銷不是短期炒作的流量密碼,而是長期經營的用戶關系。只有對事業忠誠、對服務盡責、對消費者保持敬畏,這樣的企業才有資格在用戶心中沉淀為真正的品牌資產。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帶領企業始終堅守主業;在潑天流量面前,保持謙遜謹慎,安守初心。從輿論環境到營商環境,真正埋頭趕路的“實在人”,終會通過市場檢驗,得到充分耐心、包容與支持。
信網評論員 秦璐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