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緊鄰地鐵施工線路,施工噪音擾民怎么解?”“一老一小遇到不文明養犬問題怎么辦?”今年以來,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為提升小區治理水平,不斷完善治理方式,在小區黨總支工作模式上不斷豐富議事協商形式,規范議事協商流程,通過“問卷--議事--治理”三步走,逐漸在嶗山區中韓街道的小區黨總支形成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的議事氛圍,讓居民難題有人回應、有人行動、有人反饋,實現了治理工作從“談訴色變”向“未訴先辦”的轉變。
“問卷調查”精準對接需求解決“議什么”
小區黨總支一直將群眾關切問題作為議事重點,通過線上全面發放、線下固定設點、入戶精準問需的方式,圍繞小區服務需求、服務提升建議等多方面做好“問情、問需、問計”工作。小區黨總支依托“問情萬家”問卷調查等活動載體和“支部接待日”等平臺載體,發放并收回有效問卷800余份,不僅充實了民情信息、民意需求、居民微心愿等4個方面的“第一手資料”,也收到了200余條小區居民“評閱”意見,為小區治理提供了針對性的提升參考。在摸清找準小區群眾“需求點”的基礎上,動態建立“民情賬冊”,實時梳理“議事清單”,為小區開展精細化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群眾基礎”,確保“為民辦實事”能夠做到居民心坎上。
搭建多元參與協商議事平臺 解決“誰來議”
小區黨總支持續深化“共議共治”治理模式,聚焦“誰來議”的問題,通過廣泛招募、挖掘關注,把小區里愿議事、能議事的人摸出來,組建了含有退休干部、能人達人、黨員中心戶等多元結構的黨群議事隊伍,搭建了“樓院板凳會”議事平臺,月月定主題、月月論難題,讓居民擁有更多“話語權”。小區黨總支通過廣泛開展居民議事活動,制定問題整改方案12個、1處小區黨群服務站改造、30余處安防監控升級、約400米道路綠化修整,居民生活更有“質感”。通過走訪溝通、資源鏈接把能奉獻、有資源的組織請出來,建立多元治理“共同體”,由小區黨總支牽頭,組織相關機關單位、共建單位、物業服務單位、周邊社會資源開展“共建聯席會”“支部接待日”等協商議事活動,采取上門溝通、糾紛協調、座談討論、現場辦理等多種形式,解決了“綠化樹木遮陽”“一老一小服務品質提升”“不文明養犬行為”等問題,落實“現場事現場辦,現場問題現場看”要求,變漫談式討論為精準化議事,強化議事協商結果執行,真正將議事成果落到實處。
“三級議事”破解矛盾難題 解決“怎么議”
解決了“議什么、誰來議”,還要破解“怎么議”的難題。小區黨總支按照“定期議 大事議 廣泛議”的原則,建立了“樓院調解+小區議事+社區協商”三級議事機制。第一級“樓院調解會”由網格員、樓長等組成,通過線上微信群與線下走訪的方式,對樓院內發生的問題進行協調,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第二級“小區治理隊伍”由小區黨支部、黨群志愿者、物業等組成,對樓院內未能協調的事項進行專項攻克,對議事結果進行分工落實。第三級由社區黨委牽頭,組織社區居委會、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物業等成立第三級共建聯席會。對重大問題進行協商研究,化解矛盾糾紛、解決民生關切,提升為民服務效率和水平。前期,金光麗園小區有4個樓座緊臨地鐵施工線路,地鐵施工產生的噪音等問題對周邊居民帶來了很多不便。小區黨總支依托“三級議事”機制,經樓院調解小組了解情況,小區治理隊伍組織議事,社區黨委托底協調,為小區黨總支、地鐵5號線項目部和小區居民搭建起溝通平臺,直面擾民難題,協商整改方案,解決了地鐵建設擾民“陣痛”。
今年以來,嶗山區中韓街道立足引導群眾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的議事機制,圍繞組織引領、流程運轉、力量凝聚構建起“黨組織牽頭、居民參與、多方共治”的民主議事模式,將居民難題“提”上議事會、“議”在議事會、“解”在議事會,逐步實現群眾服務“一呼百應”、民意訴求“一線通達”。文/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