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老板開到稀有卡,手氣太棒啦”!拆卡直播間里,主播熟練的剪開包裝,查看卡面,將小卡按稀有等級放置,展示完畢后迅速打包整齊,忙碌之余不忘互動,催促直播間老板們熱情下單。這就是繼盲盒、烏龜碰碰碰后,現下直播間新寵“拆卡”。一張普通的小卡,被炒至千元萬元,尤其是未成年人間流行的小卡社交、集卡成癮,卡牌亂象也逐漸浮現。
越來越多年輕人愿意為愛好消費,是拆卡直播間熱度高升的原因。直播間中,各種IP卡牌應有盡有,火爆全網的哪吒,經典的電影或動漫IP《哈利·波特》《海賊王》,較火的國漫《小馬寶莉》,都深受年輕人喜歡。一包小卡的價格在幾十元不等,所抽出卡片的等級卻不相同,一般分為中級卡、高級卡、稀有卡、隱藏卡,高位卡可以在二次交易中升值,有的能賣到上百元。某直播間曾有一張明星小卡售價被爆炒至5萬元,這也是基于粉絲對明星的特殊感情,物品之外的消費就會變得沖動盲目。
正是基于年輕人對心儀小卡的熱愛,不少直播間開發出了新的玩法。拆出特定卡片則可免費多拆的“疊疊樂”玩法,如果不出現指定卡片就一直抽下去的“捉迷藏”玩法,若拆到款式相同的小卡即可獲額外獎勵的“對對碰”玩法,一口氣購買整箱或整盒的“抬盒”玩法……花哨的拆卡方式、歐氣滿滿保底抽到的誘導性話術,不斷刺激著消費者的投機心理。從常識角度出發,以上抽卡玩法已經具有了以小博大的特點,一張卡片的成本價格極低,本身不具有交易價值,有人抱著“下一張可能是稀有卡”的心態不斷嘗試,有人在直播間中拆出稀有卡后直接表示可以出售以獲利,在主播快節奏的拆卡氛圍和話術刺激下,拆卡這一娛樂活動逐漸顯現了“賭”的成分。
盡管拆卡直播間總會明確擺放“未成年人禁止下單”的牌子,可這份提示形同虛設,無法阻擋未成年人對小卡的消費熱情。今天,拆卡已成為未成年人的社交行為,孩子們之間會分享自己的拆卡成果,相互交換或展示收藏。除了個人對某些IP的喜歡,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約束與控制,更容易沉迷于對稀有卡的追求。去年,媒體報道過《小馬寶莉》的卡片受到小學生追捧,青島一些小學外的文具店也上新卡牌,吸引孩子們放學前去購買,有不少孩子利用集卡達到社交目的。線下的購買可能因為零花錢的多少受到限制,線上的購買可能會變成無節制的支付,孩子們在直播間中參與到直播拆卡的快感中。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直播間拆卡,不能一堵了之,需要家校平臺合力監管。作為愛好進行收集,購買小卡可以當作學習之余緩解壓力的方法,在不沉迷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適當購買。但直播間中的拆卡一定程度上變了味,作為家長,及時關注孩子的消費行為,設置支付密碼或限制支付額度,引導孩子理解集卡≠社交成功。學校及時對孩子們集卡行為進行引導,減少攀比心理和跟風思想。平臺方面可以通過大數據,減少拆卡直播對未成年賬號的推送,利用AI技術和人工審核實時監控直播內容,對先給個甜頭再繼續誘導未成年人下單的直播間及時進行監督管理。
直播間拆卡帶來的誘惑與快感,需要通過引導孩子們理性參與、理性購買來消除。孩子們喜歡某個動漫電影IP沒有問題,應該深入思考,這類卡片出售的目的是什么、自己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怎樣才能防止沉迷、不亂攀比。不再讓孩子們以擁有“稀有款”卡牌為榮,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也需要各方長期的教育和引導。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信網推出系列報道,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信網,我們一起共筑滿意消費。
1 撥打信網新聞熱線:0532-80889431;
2 通過信網官方微博:@信網;
3 通過微信公眾號:信傳媒(xinwangquanmeiti)、有好信兒(qd-yhxin)。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