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健身房到理發店,從培訓機構再到商場超市,預付式消費的身影隨處可見。辦卡時,商家承諾各種優惠,可一旦遭遇服務不滿意或者想退費,就成了消費者的煩心事。
預付式消費在理想情況下,應讓消費者和經營者實現“雙贏”。消費者可以獲得打折、贈額等優惠;商家則可以利用這種方式鎖定客源、回籠資金。如今,商家卻通過限制消費、拒絕退費等手段,讓消費者落入“預付卡”陷阱。
曾在青島擁有多家門店的家樂福超市就曾因限制預付卡使用而飽受爭議。自經營陷入困境后,家樂福超市多次對預付卡設置結算限制,從部分商品不能用預付卡結賬到最后限制預付卡每月消費500元,由于在使用預付卡消費時受限,眾多消費者不斷向相關部門投訴。與此同時,北京、上海、大連、無錫等地的家樂福門店,也出現預付卡被限制消費的情況。
“在使用充值卡時,我們將暫時采用一半金額通過充值卡支付,另一半則以現金補足的方式進行消費。例如,購買10元產品時,5元從充值卡扣除,另5元需用現金支付。”近日,深陷倒閉風波的皇家美孚發布一則通知,限制預付卡的使用。隨后因消費者的吐槽聲浪太大,皇家美孚匆匆撤回這份通知。
商家設置門檻,限制預付卡的使用,實際上是對預付卡持卡人的消費歧視,而現在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美發美甲店就是重災區。不少店鋪甚至會對“春節期間不能使用會員卡”這一規定廣而告之,根本沒有意識到此舉已經侵害到預付卡消費者的權益。有的店鋪則會在預付卡仍有余額時,誘導消費者續充值,導致消費者根本用不完預付卡里面的錢。此外,預付式消費中,收款不退、過期作廢、限制轉卡、丟卡不補等“霸王條款”也讓消費者深惡痛絕。
當前,商家限制預付卡使用、合同中暗含霸王條款成為繼退費難之后又一困擾消費者的難題。青島市通過備案管理、資金托管、信用約束和專項整治等“組合拳”規范預付卡市場,取得了一定成果。青島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多部門制定《青島市預付費式消費合同范本》,明確經營者與消費者的權利義務,規范預付卡發行、使用及退費流程,減少格式條款糾紛。青島嶗山區采取第三方銀行資金托管的形式,加強對預付商家資金進行監管。
監管政策各有千秋,但是目前專門針對預付卡管理的法律法規相對薄弱。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積極推動預付式消費立法。2024年6月,最高法發布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針對“套路營銷”,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規定,經營者誤導消費者支付預付款,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遭遇預付式消費陷阱,不但可以要求商家退費,還可以要求商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監管和立法的大網不斷收緊,整治預付式消費亂象,不僅僅是保護消費者權益,更能守護誠實守信的商家,保護預付式消費經營模式,維護良好的消費市場秩序。
作為消費者,在進行預付式消費時一定要保持理性。盡量不要一次性充入過多金額,選擇口碑好、證照全的商家,在辦理完預付卡后,要主動索要協議和消費憑證,一旦發生問題便于向有關部門申訴。
信網評論員 趙曉珊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信網推出系列報道,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信網,我們一起共筑滿意消費。
1 撥打信網新聞熱線:0532-80889431;
2 通過信網官方微博:@信網;
3 通過微信公眾號:信傳媒(xinwangquanmeiti)、有好信兒(qd-yhxin)。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