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當前,青島正立足海洋特色優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全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擁抱人工智能 全力發展“海洋加AI”
2025年,人形機器人春晚亮相出圈,DeepSeek席卷全網,Manus橫空出世,人工智能產業的升級和迭代越來越迅速,面對擁擠的賽道,青島立足自身優勢,全力發展“海洋加AI”,建成了海洋領域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企業是發展人工智能的主力軍,DeepSeek的成功也印證了“得企業者得天下”的道理。數據統計,目前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已聚集人工智能企業260余家。聚焦現代海洋產業是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內企業鮮明特色,260家人工智能企業中,涉海企業數量達到100家。日前,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和山東省海洋局聯合公布了2024年省級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名單,青島嶗山海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成功入選,成為全省人工智能領域唯一的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
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豐富的產業應用場景支撐。根據《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部署,聚焦工業制造、智慧海洋、現代農業、交通運輸、醫養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會治理8個領域,青島梳理了首批102項應用場景清單,加大場景開放力度,開展多樣化賦能應用。
應用場景“上新” 競逐低空經濟賽道
青島擁有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試驗基地三個國字號平臺和4個通航機場。著眼物流、城市治理、交通出行等領域,青島低空經濟正展翅騰飛。
2024年6月,青島地鐵集團、順豐集團、青島慈航機場聯手開通了北方地區首條低空物流航線,常態化來往于青島和北京,青島的生鮮6個多小時就能從青島到北京的餐桌上。今年2月27日,隨著兩架載物無人機從積米崖港和靈山島對向起飛,10分鐘后穩穩降落,北方海島低空物流航線常態化運營首飛成功,展示了低空經濟與海洋場景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
按照青島謀劃的發展藍圖,力爭到2027年,青島低空經濟產業規模達到230億元,加快打造立足山東半島、輻射全國、面向國際的低空經濟示范區。
壯大現代航運服務業 打造國際航運中心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島港就有多大的碼頭。”青島港作為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無人碼頭,年裝卸集裝箱超過3000萬個。眼下,青島正著力于將青島港從貨物港,逐漸向貿易港、金融港、服務港轉型,進一步打造國際航運中心。
今年以來,圍繞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任務目標,青島推進包括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瑯琊臺灣作業區東部集裝箱碼頭一期工程、前灣港區北岸碼頭改擴建一期工程在內的9個港口重點項目建設。按照《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力爭到2028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隨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加速推進,青島積極布局調整港口功能、提升現代港航服務、吸引國際航運要素集聚,青島現代航運服務業將展現出無限的可能與活力。
從“因海而生”到“向海而興 向新而強”,海洋是青島城市發展不變的底色,創新是青島產業升級強大的動力。面對新的時代要求,青島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構建具有海洋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信網評論員 趙曉珊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