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星河中,總有一些熠熠生輝的身影,用愛與責任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信網(熱線0532—80889431)采訪了青島二十一中優秀教師張晗,聆聽她用二十五年光陰書寫的育人詩篇。
因材施教 守護成長之光
張晗老師投身教育事業已有二十五載年,近二十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在她心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無限的潛力等待挖掘。“因材施教,一生一策”是張晗老師始終堅守的教育理念,也是她教育實踐的生動寫照。“教育不是流水線作業,而是個性化的生命對話。”這位深耕教壇二十五載的“擺渡人”如是說。
青島二十一中外地生源較多,學生家庭情況參差不齊。為了深入了解每一個孩子,張晗老師不辭辛勞,利用節假日進行全員家訪。她穿梭在大街小巷,走進孩子們的家中,與家長促膝長談,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通過家訪,她為每個孩子建立了專屬的“成長檔案”,并據此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助力孩子們在學習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在教學過程中,張晗老師時刻關注著每個孩子的發展。她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于有藝術天賦的孩子,鼓勵他們參加各類藝術活動;對于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提供更多拓展思維的機會。張晗老師用細膩的關愛和專業的引導,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看到學生們的成長和進步,或是收到畢業多年學生和家長的問候,都讓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些認可和關愛,也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家校共育 搭建溫暖橋梁
張晗老師深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石。因此,她不僅在學校里盡職盡責,還積極投身于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經常參與“慧心慧教”“陪伴成長”等家庭公益講座,分享自己豐富的班主任經驗,為家長們答疑解惑。
在講座中,張晗老師常常圍繞初中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小初銜接和初高銜接等關鍵問題,分享實用的教育方法和經驗。她鼓勵家長們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她還特別強調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從女性的視角出發,呼吁父親們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全面的關愛。
從學生們的“大姐姐”到親切的“張媽媽”,張晗老師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和關懷,敏銳地察覺到青春期學生內心的變化,成為學生們的知心朋友。學生們遇到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都愿意主動找她傾訴,這一稱呼的轉變,是師生間深厚情誼的最好見證。對待剛入學的初一學生,她剛柔并濟,在規矩養成上嚴格要求,在生活學習中關愛備至。她常說:“嚴厲不是打壓,而是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更好地成長。”
與時俱進 創新教學之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思想和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老師,張晗老師深知傳統的教學方法已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式。“思政課不能是照本宣科的念經,而應是點燃思想火花的燧石。”在張晗老師的課堂上,常常能看到別出心裁的教學環節。每節課前,她都會預留幾分鐘,讓學生進行新聞播報。學生們可以分享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話題,從國內外大事到身邊小事,暢所欲言。張晗老師則巧妙地借助這些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將時事熱點與課本知識相結合,讓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
此外,小組合作、積分獎勵、男生女生PK等教學方式在她的課堂上屢見不鮮。這些方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充滿了活力。張晗老師還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她關注網絡熱點話題,與學生一起探討,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遇見,我們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遇見更好的自己。”站在講臺上的張晗老師,既有嚴師的智慧,又有慈母的溫情。在青島二十一中這片教育沃土上,她如同春日的櫻花,用芬芳浸潤著每個學生的心田,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出最璀璨的巾幗芳華。文/趙彥閱 圖/受訪者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