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行政審批局、市民營經濟局共同發布《青島市行政審批和政策惠企“一線聯企助力行動”工作方案》,“一線聯企助力行動”探索建立部門間聯合服務助力企業發展新機制,形成從“準入準營”到“梯度培育”再到“做大做強”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企業新模式。這一行動的發布,在企業服務的理念上,實現了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找企業”的轉變,展現出青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與力度,釋放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信號。
企業的需求在哪里 政務服務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好的營商環境,最終要靠好的服務來體現。企業辦事方便不方便,服務效率高不高,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意愿。對于企業而言,優服務就是要有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發展排憂解難、保駕護航。把親商、重商、安商各項政務服務做細做實了,這才是真正的優服務。青島持續擴大“政務服務+”聯盟范圍,將審批服務窗口下沉、前移,優化“就近辦、全域辦、便捷辦”登記新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規范化、增值化的一站式政務服務。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讓營商環境成為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進一步優化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政府的角色變得尤為重要,企業的需求應當成為政策制定的基礎。企業心里踏實了,預期穩定了,投資和發展才有底氣。政府部門急企業之所急,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這就是好的營商環境。
用服務“溫度”換來企業滿意度
以司法“所能”回應企業“所需”,營商環境的優劣不僅依賴于政策的落實,更與法治的完善密切相關。溫度呵護規則,為市場主體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利好。青島在全省首創輕微違法“免罰清單”制度,6年來辦理免罰案件5100余件。輕微免罰一方面給予市場主體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讓市場主體充分感受到監管部門執法的“溫度”,尤其是給予初創企業、困難企業更多包容。“小過錯、及時改、不處罰”,對扶持壯大市場主體、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營商環境“暖心”,企業發展“舒心”。解難題方能提效能,企業滿意度提高了,更有利于他們及時糾錯、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優質的營商環境成為了推動民營企業成長的重要助力。
以營商促增效 項目建設“拉弓滿弦”
撬動經濟新增長、塑造發展新優勢,重點項目是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的關鍵載體。拼開局,打好項目建設主動仗。今年,山東繼續把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謀劃安排重點項目15000個,總投資14.6萬億元。青島方面,全年安排市級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1.42萬億元;共有總投資4464億元的43個項目入選省重大項目名單;總投資1565.5億元的99個項目入選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名單。
讓重大項目更多,讓營商環境更優。營商環境是穩定市場信心、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高質量發展則離不開重大項目的謀劃、落地、投產和見效。從發展的全局和超前的布局出發,優化營商環境和重大項目跑出“加速度”,形成了互為助力的態勢,為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提供“硬支撐”。
優化營商環境像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近年來,青島市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抓緊抓實,讓更多智能化、精細化、便捷化的政務服務直達市場主體,以環境之優,促發展之進。在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青島已經全力開跑,勢必將掀起改革創新的洪流,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匯聚“活水”助企“乘風破浪”。
信網評論員 秦璐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