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萬象始新,2025年剛“開局”,人才市場就迎來招聘高峰。各城市紛紛亮出“招賢令”,加碼“人才爭奪戰”,冀望在“搶人”上拔得頭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青年人才是事業興旺的“源頭活水”,人才生態是城市創新發展的風向標,生態向好,城市發展澎湃動能才會更強。近年來,青島市南區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以加強人才引育為抓手、優化產才融合為關鍵、提升人才服務為重點,為創新創業之城涵養一流人才生態。
隨著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深入拓展,行業招聘市場供需兩旺。根據近日智聯招聘發布的《2025年春招市場行業周報(第一期)》顯示,2025年春招首周青島地區人工智能行業職位數同比增速49.4%,位列行業第一。記者從智聯、獵聘等求職網站了解到,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產業領域人才需求暴漲。青島美迪康數字工程有限公司、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南區高新技術企業都開出了更高薪資,聚焦醫療人工智能、Java開發工程師等方向,顯示了市南區在數據要素、高端軟件、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對人才吸引力持續加大。
產業是人才“落地生根”的最關鍵因素。近幾年來,市南區堅持產才融合,聚焦產業發展需求,根據產業鏈的布局來打造“人才鏈”,形成“平臺引企業——企業引人才——人才帶動產業鏈——產業鏈發展聚人才”的虹吸效應。“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我區人才信息庫、產業需求庫儲備,精準研判成果需求、引才需求,為重點領域企業精準引才提供‘定向導航’。”市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平表示。為充分激發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匯才”動能,市南區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全市率先組建“市南好成果”項目庫,鼓勵引導區內企業與平臺簽約專家開展課題攻關、技術服務等短期合作,持續推動創新供給與產業需求有效銜接。去年,市南區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5億元,13個項目獲2023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20個項目獲2023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
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關鍵變量”。引進人才之后,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市南有自己的答卷。當前,市南區正圍繞夯實“1+6+1”主導+創新產業體系,聚焦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主導產業邁向更高能級,推進創新產業跑出“加速度”,“深入育才”是市南人才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曾參加“市南區博士行研修營”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博士后王洪巖表示,除有幸在市南區安家立業外,還獲得了寶貴的職業發展機會,申請并主持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
堅持人才引進和培育“雙輪驅動”,結出累累碩果。去年,市南區獲批國家級人才、省級人才數量實現歷史性突破,高層次人才培育成效明顯,國家級人才入選數量居全市前列。“優化整合現有人才培養載體和計劃項目,建立覆蓋全面、資源共享、銜接有序、梯次遞進的人才培養體系,有針對性地培養重點人才,2024年,共有11人成功入選國家、省、市級人才工程,33個項目獲評省、市級科學技術獎,實現歷史性突破。”市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文文說。文/尹文麗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