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假期,有份小眾職業走進大眾視野。有人除夕當日從早忙到晚,有人假期八天行程滿滿,有人靠這份工作賺了近萬元。在寵物成為家庭一員的今天,留守毛孩子催生了上門喂養這一新興職業。看似一份兩全其美的差事,實則存在一些風險。不止上門喂養,上門代廚、按摩、美甲、收納等背后有一些發展的煩惱。
喂養者上門照料寵物,出發點是讓鏟屎官安心出行。隨著城市養寵人士增多,有關寵物安置照料的話題受到關注,特別是春節期間,寵物們何去何從成為主人面臨的難題。一些鏟屎官不放心將愛寵交于寵物運輸公司,一些鏟屎官擔心送出寄養寵物會不適應激,上門喂養緩解了這份擔憂。
上門喂養,于雙方而言都有風險。寵物主人家中貴重物品丟失向誰索賠,寵物應激跑丟如何負責,喂養者攜帶病毒致寵物染病怎樣劃分責任。就上門喂養者來說,獨自到陌生人家中如何保證個人安全,被寵物抓傷咬傷哪一方擔責,寵物破壞家中物品卻被主人要求索賠如何辯駁……通過社交媒體搜索發現,上述問題在上門過程中普遍發生。目前,大多上門喂養者通過閑魚、小紅書等App發帖,與寵物主人直接線上對接,除個別養寵平臺提供中介服務,上門喂養多為自行交易,發生糾紛難以劃分責任。
因此,上門喂養過程中,鏟屎官與喂養者都需多一份警惕。寵物主人要提升安全意識,家中監控常開,觀察寵物狀態同時,記錄并保留好上門喂養過程的視頻畫面。喂養者選擇方面,盡量找信任的人,多與之溝通交流,以此確認其是否有養寵經驗,避免出現寵物照料不周的情況。上門喂養者要注意自身安全,首次上門盡量找人陪同,喂養過程做好防護,防止被抓傷咬傷,也避免將外界病毒帶給小寵,通過視頻電話、拍攝短視頻的方式,與寵物主人保持聯絡,不隨意觸碰或使用私人財物,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上門喂養的風險,是上門經濟風險的縮影。“上門”為消費者省去前往實體店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通過提前預約,基本能滿足個性化需求。有益處也有隱憂,不同行業的上門經濟缺乏監管與約束,上門過程中難免存在服務質量差、體驗感不佳等問題。譬如,上門的保潔阿姨與簽訂合同中的阿姨不是同一人,上門收納師整理的房間未達標準,上門疏通管道的師傅事后多收費等,這都是網友分享過的真實經歷。此前,有男子被上門按摩技師誘導“加鐘”的事情曾在網絡引發熱議,這些問題都非常現實,必須被正視。
上門經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服務企業的約束與個人自律對行業的良性發展尤為重要。上門經濟服務模式分兩種,一是個體型,上門喂養大多屬于此類,個人發帖,點對點對接,兼職為主。另一種是機構型,由企業或團隊提供服務,如上門美甲、保潔,全職為主,這要求上門人員具備技術能力,企業為服務全過程提供保障。通過企查查搜索發現,現有十七萬余家公司與“上門服務”相關聯,如何將上門服務的隱患降到最低,個體的自律與企業的約束需走在前。個體上門前,與消費者充分溝通,獲取信任,上門過程及時聯絡,形成長久良好的合作關系。企業或機構上門前,與消費者簽訂合約,保證上門服務人員的技術質量,關注上門人員的人身安全。
隨著上門經濟服務種類越多,需求越大,如何平衡便捷與規范,提升服務質量,成為重要的課題。提供服務人員與消費者都應將安全放于首位,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保持警惕,順利完成每一單合作,讓上門經濟在健康、可靠的環境中發展成長。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