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引領作用 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提案
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提到,國有企業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更加注重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近日,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對2024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強調堅決破除舊機制、相對落后的產能和供應體系,引領前沿技術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一、存在問題
(一)新興產業產值不高。近年來,我市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24.5%;202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9.5%,但對比上海、蘇州、無錫,差距仍然不小,2022年上海、蘇州、無錫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則分別達43%、54%、40%。
(二)科技研發投入不足。根據青島2021年統計公報顯示,青島2021年科學技術支出51.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3.24%。對比來看,深圳2021年安排科技研發資金378.76億元,占一半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8.29%。蘇州2021年全市科技支出235.1億元,占一半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9.1%。以規上工業企業整體研發能力為例,截至2021年年底,青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017家。其中,2020年青島擁有政府批設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有761家,僅占18.9%,加上2021年10月公布的1009家首批規上企業研發中心,共計1770家,占44%。
(三)新興產業聚集不夠。青島提出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目前僅在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鏈形成比較成熟的產業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等10條新興產業鏈尚未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態勢,雖然通過招引和培育,吸收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但這些企業尚未充分發揮對上下游企業的整合能力和引領帶動作用。
二、幾點建議
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無論是從創新角度,還是從戰略安全與產業控制角度,都要求國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大投資布局力度,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切實發揮好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诖?,根據我市實際,建議:
(一)突出重點方向,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一是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籌領導,圍繞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業鏈,加大對國有企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指導支持力度,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銜接,戰略性新興產業內部各產業之間的銜接,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格局。二是科學定位招引方向。以“建鏈”為基礎,聚焦“強鏈”“補鏈”,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端化與差異化,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智能制造裝備等領域,大力招引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著力提高簽約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三是推動國有企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融入頂層設計,加強戰略謀劃,聚焦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在做強做優做大核心主業的基礎上,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思路,對企業主責主業實施更加動態的管理。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同時關注投資孵化新產業,鼓勵國有企業采取混改、跟投、并購等方式進行資本運作,先小步試驗,最終通過時間積累、市場驗證,進而完成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布局。
(二)加大創新投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與水平。一是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不斷提升產學研合作水平,積極支持國有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入合作,完善“科研+產業+資本”融合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二是強化國有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加大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研發投入,構建以實效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助推創新成果優化完善和迭代升級。三是加強對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考核引導,將重點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指標納入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對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明顯成效的,可以在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視同利潤。
(三)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國有企業人才創新激勵。一是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加強人才培養和高端人才引進,圍繞人才鏈、產業鏈、技術鏈、資本鏈“四鏈合一”,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短缺問題。二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建立適用于優秀企業領導者的選拔、任用、培養、考核與授權的機制。搭建企業家交流平臺,樹立創新創業行業示范,引導同行業企業對標學習。三是完善產業型人才激勵和考核機制,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將激勵資源向承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任務的、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隊傾斜,靈活運用股權激勵、分紅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機制激發個人或團隊創新積極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優勢。
(四)營造良好生態,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協作模式。一是鼓勵市屬國有企業加強與央企、省屬企業之間溝通對接,探索建立資源信息共建或共享機制,進一步加強與央企、省屬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合作。二是建立國資國企項目招引合作平臺,建立多元化、常態化、長效化的項目發現機制,向早期前端布局,投早、投小、投硬核、投長期,逐步產生集聚效應。三是探索建立有效的產業發展資金支持機制,籌劃設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積極探索風險補償、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多樣化的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對國有企業擬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新產品、新技術,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四是鼓勵國有企業加強與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方等機構合作,通過設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PPP基金等,有效對接資產端與資金端,以“產業導入+項目導入”為切入口,實現“資本+產業鏈”模式全覆蓋。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