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你是否被網絡中形形色色的謠言“忽悠”過?有些與網民生活相關,有些涉及城市形象,還有部分謠言帶來了恐慌。謠言止于智,2024年,信網依托青島市網上辟謠平臺發布各類辟謠稿件七百余篇,披露17則年度涉青典型謠言。站在辟謠第一線,助力打擊網絡謠言,我們始終在努力。
本地謠言不斷 AI造假成新挑戰
謠言分門別類,未經核實、隨意編造的不實內容最應警惕。譬如,“青島一學生在傳達室遭保安猥褻”“城陽發生多起砍人搶劫事件”“青島一小學有學生體育課猝死”“海信死人了”……,以上謠言都屬無中生有。網民將“眼見不實”內容隨意搭配文字,不顧真相傳播,或因發泄情緒造謠,使謠言當事者承擔負面影響。保安在一旁看護學生,卻被造謠成“猥褻”,若未經辟謠,保安本人豈非要遭受外界指點?作為網民,應規范自身言行,眼見未必為實,切勿隨意造謠。
本地網絡謠言另外一大特征是移花接木,將外地發生的事件冠以“青島”之名傳播。移花接木的謠言難辨真假,主要原因在于,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但,是謠言就會有漏洞。“嶗山區東烏衣巷水域死魚泛濫成災”謠言就是很好的例子,看似有圖有真相的內容,因視頻中多名男子講話系外省口音露出破綻。再如“女子在青島街頭打外賣員耳光”謠言,通過線上地圖查詢街景與視頻進行對比,也能確定該事件并非發生在青島。包括“即墨樓房傾斜倒塌”“青島耗資千萬建設的文化公園使用三個月就被拆”兩則謠言,事發均為外地。真假參半,這類謠言比無中生有類謠言更難甄別。在無法確認真偽的情況下,不妨先從網絡中搜索相關信息源,慎重分享轉發。
只需輸入關鍵詞,便可迅速提供包含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相關內容,AI也逐漸成為造謠的始作俑者。七月份,多地流傳“老奶奶將坐輪椅的老伴推進河里”謠言,青島未能幸免。稍早之前與之類似的“紅島宿流國際機場開工”謠言也是如此,同一時間段全國多地國際機場舉辦奠基儀式,樣本不變,變換的只有配圖中的時間地點。諸如此類"有圖有真相"的謠言,在大范圍傳播的情況下易辨真假,但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深度偽造下生成的視頻圖片,會使公眾越發難以辨識網絡信息的真偽性。例如有網友反應,家中老人在帶貨視頻中看到“張文宏醫生”賣保健品,老人不僅下單還轉發在群中。針對以上生成網絡謠言、AI換臉等濫用現象,還需相關部門加強治理。
熱點謠言中 有的可恨有的可笑
一些傳播面較廣的社會謠言關注度極高,多由劇本擺拍演繹而成,消耗網民耐心。4月12日,杭州警方通報“在法國巴黎拾到小學生作業”系編造,涉事2人被罰,這一大反轉結果讓不少參與過這波流量的網民驚詫。小學生扔掉寒暑假作業的熱梗,搭配異國他鄉的看點,一則引人注目的獵奇熱搜出現了,當事人獲得了關注,得到了流量。女子挺5個月孕肚征婚、喂住院婆婆吃泡面虐待婆婆、單身外賣小哥獨自撫養嬰兒、4千萬粉絲網紅“祁天道”直播當街騷擾女性,這些視頻內容都被證實為擺拍。以上事件提醒著網民,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不妨讓子彈飛一會,給真相一點時間。對于那些演繹劇本的自媒體,警方予以了極嚴肅的警示與懲治,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一樣,編造虛假販賣情緒都要付出相應代價。
劇本擺拍消耗的是公眾的耐心,打著“專家”“科學”的偽科普損害的是公眾健康。只需一件白大褂,口袋中插兩支筆,主播搖身一變成大夫;有的賬號出鏡主播身份是醫生,卻在科普中夾雜著賣貨信息,推薦網友購買保健品;更有演員穿白大褂扮作醫生,演繹“醫護不倫戀”“患者復仇庸醫”等狗血劇情,讓人哭笑不得,到底是科普還是演戲?權威機構的正規科普守護公眾健康,醫療的科學、權威性在偽科普面前大打折扣。若有患者因偽科普放棄正規治療,尋求所謂的“神奇療法”,導致病情惡化,那這些蹭醫生人設的視頻賬號,就大大降低了公眾對醫生的信任,給醫護群體形象帶來損害。
除此之外,體育飯圈化的造謠拉踩網暴等行為,也亟需關注懲治。巴黎奧運會后,體育話題熱度攀升,運動健兒在賽場上演了高水平的對決,臺下粉絲利用社交平臺相互造謠污蔑。競技體育最初的意義,是激勵人們拼搏向上,在飯圈裹挾下,演變出極端粉絲群體間的情緒宣泄與利益爭奪,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近日,多個社交平臺發布公告,永久禁言、禁封一批對運動員發表過不當言論的個人賬號,公安機關也連續依法嚴厲打擊體育領域飯圈違法犯罪行為。作為觀眾,無論是粉絲還是普通網民,都要規范網上言行,多關注運動員的賽場表現和拼搏精神,少關注運動員的私人空間,用理性的言論表達對運動員的支持,享受純粹的體育魅力。
謠言露頭就打 我們在行動
披露謠言,為真相以正視聽,信網持續不斷的內容輸出起到了效果,打擊了造謠者,提醒廣大網民不要被騙。
作為普通公眾,斥責造謠者的同時,要審視自身。網上沖浪時,看到不明所以的信息,是否第一時間求證真相?面對網傳熱點內容,是否做到不跟風評判不蹭流量,等待結論?發現辟謠信息后,能否第一時間轉發擴散,以便讓更多親友了解真相?不止權威平臺與媒體,每位網民都是謠言粉碎機。一句不經意的惡語,會成為刺傷他人的匕首,每句真心的善言,則能匯聚成點點星光。規范上網時自身的言行舉止,遇事不決多思考,就能讓謠言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中放慢傳播的腳步。
消滅謠言,還需要各級辟謠單位共同發力,對虛假信息及時亮劍,引導網民文明互動,洞察真相。今年,信網在辟謠宣傳形式方面下功夫,推出AI科普辟謠、圖說科普辟謠、微短劇、H5等全新辟謠形式,力爭辟謠內容深入人心。在“青島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后臺,積極回復網民私信,通過私信與網民形成良好互動,第一時間捕捉問題,第一時間解疑答惑,努力將屬地辟謠平臺打造成網民的辟謠“朋友圈”。同時,做到謠言通報立刻轉,將第一手權威信息全網推送。深度融入青島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與辟謠聯盟伙伴打造出監測、發現、辟謠的治謠全鏈條,提升辟謠平臺的權威性、傳播力、影響力。及時發現識別謠言,傳達正確、權威信息,打好網絡辟謠組合拳。
還原真相是最有力武器。2025年,信網將與青島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及各辟謠聯盟繼續戰斗,堅守辟謠陣地,做真相之光。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