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類共享服務不斷推陳出新,共享經濟繁榮火熱。和共享按摩椅、共享迷你KTV一樣,共享游戲機在青島的大型商場內已經是十分普遍。里面游戲繁多,對孩子們來說吸引力十足。據了解,來玩游戲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數,此外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令家長十分擔憂。(詳見《商場共享游戲機讓未成年人著迷 商家監管不足引家長擔心》)
現在的商場里共享游戲機里面游戲種類魚龍混雜,對孩子們也是吸引力十足。有的游戲沒有正版授權,也未審批合法引進;有的游戲還充斥著暴力、色情等元素;此外,雖然有的游戲機屏幕上標注有溫馨提示,“未滿14周歲兒童請在家長或成人陪同下游戲”。但是在支付過程中并沒有出現實名認證或者防沉迷的一些措施,只需要付費就可以游戲,現場也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值守看管。
這種無人監管的游戲機會成為未成年人逃避現實、沉迷虛擬世界的“避風港”,未成年人還處在身心發育階段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過度使用電子游戲甚至產生依賴;一旦沉迷不僅影響學習成績,而且對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產生誤導,家長們必須要加強引導關注。
針對共享游戲機存在的問題,多位專家和律師指出,我國的法律法規對于預防未成年人沉迷于電子游戲、網絡游戲方面的義務和責任有明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游藝娛樂場所設置的電子游戲設備,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商場作為共享游戲機的經營場所,有責任保證所有經營項目合法合規,不會對消費者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商場應加大對共享游戲機的監管力度,設置專門巡查人員,對未成年人的游戲行為進行監督和引導。對不聽勸,應該及時上報相關監管部門來進行處理。此外,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共享游戲機的監管力度,定期開展執法檢查,對違規經營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共享游戲機運營商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需經過合法審批流程引進正版游戲,加強游戲內容的審核和管理,嚴格審核確保不含有暴力、色情等不適宜未成年人的元素。同時,運營商還應積極研發和應用防沉迷系統,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和消費金額,例如可以采取限制單次游戲時長、設置家長陪同模式等。
同時,也要謹防前一段時間爆火的小學生養菌,死亡游戲等事件的發生。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多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只有了解孩子最真實的想法,才能給予他們更為合適的引導和恰如其分的關愛。學校需要對未成年人進行宣傳教育,積極擴展課外團體活動,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意識和能力。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從來不是簡簡單單講講道理就完事,要密切關注未成年人的業余生活,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并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課余活動。各方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信網評論員 陸云琦
[來源:信網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