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山上的一只機器狗火遍網絡。這個科技感十足的爬山身影,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圍觀并打卡拍照,網友紛紛贊嘆科技的力量,還有不少網友表示“能馱人嗎”。此次“挑夫”機器狗的爆火,反映了現如今智能機器不再是一塊冷冰冰的“鐵疙瘩”,不僅具有實用性,還越來越有“溫度”。
機器狗馱著重物成功登頂泰山,可以說是彰顯科技力量的高峰時刻。與此同時,在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形機器人這顆科技新星也正在冉冉升起。近日,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青島市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這是青島在產業頂層設計層面首個關于人形機器人的政策文件。
機器人是制造業的生力軍,也是服務業的好幫手。不僅能讓制造業提質增效,還能開辟新領域、新賽道。青島依托現有的制造業優勢,實現機器人產業與制造業的良好互動,為機器人產業提供良好基礎,以人形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部組件產品研發為主線,以特定行業典型場景應用為特色,著力拓展機器人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預計至2027年,青島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培育5至8家人形機器人領域重點企業。
“機器人+”時代的來臨,未來的應用場景也會更加復雜化,而機器人發展的終極目標是走進家庭,這就要求機器人不僅要有多功能性,還要具有“人情味”。所以面對非結構化復雜的家庭環境,人形機器人能夠配合智能家電完成替代性家務勞動,在護理、康復、陪伴等方面為老年人和失能、半失能人群提供幫助,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未來,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為老年人最稱心的生活助理。它們可以實現與人的“自主”交流,能夠輕松地移動癱瘓、腿腳不便的老人,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護理員們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在科技無法替代的‘情感化’工作上,為老人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它們甚至還可以自主執行護理任務,預約看病,全方位護理老年人的生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居家養老自由。
青島抓住機器人時代來臨的風口,發揮自身優勢,推出一系列‘機器人+’應用場景。所以機器人不僅要會干“體力活”,也要會干“腦力活”。“青島造”的高端康復機器人就曾填補國內多項空白,并且多家醫院率先使用機器人開展手術。有了機器人的輔助,有效地克服了醫生“眼”和“手”的生理極限,使手術更加高精細化,在機器人手術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
無論是泰山機器狗的爆火還是青島人形機器人的蓬勃發展,都體現了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推廣,將極大地解放社會勞動力,更加高效和便捷地完成繁重的重復性工作、基礎性服務工作和高風險工作。
當機器人擺脫各種“黑科技”“高大上”等噱頭時,回歸其“勞動工具”的核心屬性,才能使得科技溫度具象化。雖然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人類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在某些領域,人類的智慧、創造力和情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科技發展是與人文關懷相輔相成的,要始終以人作為衡量價值的尺度,才能夠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信網評論員 王榮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