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網報道了張先生一次不愉快的網購經歷。他從購物平臺下單了一款標價324元的油煙機,卻被商家告知價格標錯,無法發貨。再次查看該商品,價格已調整至3899元(詳見:3899元油煙機掛錯價格只需324元 顧客質疑華帝在低價引流)。近年來,電商平臺“價格戰”玩法花哨,后臺運營標錯價的情況較為常見。有商家揮淚如雨發視頻求退款,有商家因被瘋狂搶購致閉店。消費者是否愿意退款要看商家誠意,畢竟無心之失與刻意為之是兩種行為,也直接關乎一個品牌能否走的長遠。
標錯價背后,是一場有意或無心的“烏龍游戲”。所謂有意,即商家利用低價噱頭吸引消費者下單,實現引流炒作的目的。所謂無心,即人為操作失誤,從而帶來經濟損失。若是有意,商家需進行深刻反思。若是無心,商家也應積極溝通、進行補救。去年。某紙巾品牌將原價56.9元1箱的紙巾誤設為10元6箱,引發大量搶購,損失金額超千萬元。事后,該品牌積極聯系消費者提出補償方案、挽回經濟損失,并承諾所有不退款訂單正常發貨。這樣誠懇的處理態度 ,讓不少消費者為其點贊。
若商家刻意為之,會使買賣雙方陷入信任危機。看到優惠果斷下單,是人之常情,商家拒絕發貨,消費者正常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對店鋪的信任程度也打了折扣。支付成功意味著合同成立,以“標錯價”讓消費者退款或要求平臺撤銷合同,需要提供強力有的證據支撐。八月份,某食品旗艦店將原價39.9元的月餅標注為1元進行秒殺,并承諾48小時內發貨。當日下午該店鋪發布《致歉函》稱,由于操作失誤,將月餅以1元上架銷售,預計造成數億元經濟損失,乞求消費者主動退款。有人表示該店鋪類似情況不止這一次,因此這份“致歉”受到不少消費者詬病。
標錯價求退款,判斷其“有意”“無心”就成了關鍵。面對類似糾紛,平臺的監管要跟得上、辨得清,對商家行為進行綜合判定。歷史銷售記錄是否有過類似的大幅度異常降價?是否短時間內將商品售價降低至超出正常銷售成本的范圍?發現價格設置錯誤后,商家是否第一時間糾正價格并通知消費者商議補救措施。只有綜合評定商家行為,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判斷,也能對使用不良營銷手段的商家進行處罰。
一場“烏龍價格”背后藏匿著“烏龍價值”。要么像某紙巾品牌學習,承諾發貨、真誠道歉,要么就承擔低價引流帶來的后果和處罰。從長遠利益來看,只有積極處理問題、少點不正當營銷,才能將品牌立于不敗之地。營銷至上不如服務當先,好的產品與服務搭配適當的營銷,才是真正的錦上添花。
公平交易馬虎不得,也給商家敲響警鐘,設置價格時要打起精神,避免因低級錯誤導致難以收場的局面。面對消費者,少點套路多點真誠。刻意制造的營銷會破壞電商生態環境,畢竟順利交易才是真正的雙贏。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