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6月24日訊(記者 王夢婷)網購時,不少人都習慣先打開評價頁,看他人的感受給自己當參考;外出就餐時,也有很多人先在點評網站或者社交平臺上看一圈,再決定是否前往。不得不說,好評多的商家自然給人一種更加靠譜的感覺,可當快遞包裹、外賣餐袋里頻繁出現“求好評”“好評返現”的小卡片時,網上的評價還能當真嗎?信網(熱線0532-80889431)注意到,如今這種“求好評”的行為已經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從名不見經傳的小網店到高檔的星級酒店都有這樣的行為,甚至工作人員都直接拿起消費者的手機直接代勞。2024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發布了《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這一將于今年9月正式實施的規定明確:禁止商家利誘消費者給好評的行為。
從小網店到星級酒店 哪哪兒都見“有償好評”
經常網購的王女士遇到過無數次商家的“好評返現”,有的是夾在快遞袋子里的小卡片,有的則是在確認收貨后,商家從平臺發來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操作,點滿星星截圖提供給客服,可以領取五元現金,分享美照可以加領十元無門檻優惠券。”打幾行字就能獲得現金紅包,甚至有時候商家連文字模板都編輯好,王女士只需要復制粘貼就行。對于這樣動動手指就能獲得的小紅包,王女士通常不會拒絕,時間久了也就成了“習慣好評”。
這種以小紅包、小禮物索要好評的方式不僅出現在網上或者不知名的小店中,在星級酒店里也頻頻出現。端午節假期期間,于女士與家人到海爾洲際酒店的自助餐廳吃飯,服務員不僅希望于女士在網上給出好評,而且還在于女士已經點評了的情況下,又拿過手機,自己發了一條帶名字的“點名表揚”好評。
“當時我們已經快吃完了,服務員挨桌走了一圈,一開始也只是問問菜色怎么樣之類的,我就說挺好的,然后接下來服務員就問能不能在網上給他們打一個好評。只不過當時我還沾著手,就說吃完再評。結果等我評價完把服務員喊來看時,她又說我寫的評價里沒有名字,希望我修改或者重新發一條。”于女士告訴信網,服務員自己的手機里有評價模板,就提出由她在訂單下面寫評價,“就是給人行個方便的事,我就沒拒絕。等評價之后,服務員幫我們打包了甜品和飲料當禮物。”
對比于女士和服務員寫的點評,服務員寫的那條字數更多,里面還提到了服務員的名字,更像是一封表揚信。于女士說,跟自己前后腳離開餐廳的,幾乎都拎著裝有“好評禮物”的牛皮紙袋。
好評成為員工考核標準 被“點名表揚”還有獎金
商家為什么需要好評甚至有償“求好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看評價已經成為消費者的習慣動作,特別是線上購物同質類產品很多的時候,消費者選擇時大多會先看看別人的使用評價,再決定是否下單。只不過,當消費者親身經歷了“有償好評”后,如今大家會選擇反其道而行,專門挑差評看,這些評價似乎比好評來的更加真實可信。
“現在的好評沒法看,什么都沒干,評價已經打完了。”前段時間,張女士反映了家里手機通信信號不好的問題,運營商安排的師傅上門檢測??蛇M門還沒10分鐘,工作人員就以測試需要驗證碼為由要走了她的手機,結果問題沒解決,后臺已經以好評結單。事后,運營商的客服人員也坦言,測試信號根本不需要驗證碼,要驗證碼的目的就是“打好評”。
在服務行業里,好評意味著速度快、效率高、態度好,也同樣意味著有“真金白銀”的回報。信網就服務員拿著消費者手機自己寫好評的情況聯系了海爾洲際酒店的自助餐廳,前臺工作人員表示:“好評是我們每個月的考核標準,如果好評中出現名字可以領相應的獎金。”
市場監管總局已發布新規 用紅包誘導好評最高可罰200萬
在不少消費者看來,隨手給個好評沒什么不妥,如果能因此獲得返現或者小禮物,就是錦上添花。但實際上根據相關規定,商家是不可通過有償的方式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真實評價,這種行為屬于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不少購物平臺也明確規定商家不能以物質或是金錢承諾為條件鼓勵消費者進行“好評”。
2024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其中明確規定了:“不得以返現、紅包、卡券等方式利誘用戶做出指定好評、點贊、定向投票等行為,如違反本規定,將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并且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這一規定將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早在2017年,杭州市余杭區法院首次判定刷單炒信的行為人構成非法經營罪。2023年,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湖南善連者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有償刷贊刷評論的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罰款20萬元。
針對此類情況,北京市京師(青島)律師事務所曹嚴龍律師表示,產品或服務的真實銷量、客觀評價是消費者選擇產品或服務的關鍵性因素,在顧客進行評價時,商家直接給出模版或用返現手段誘導好評,破壞了平臺數據的真實性,濫用了消費者的評價權,涉嫌虛假宣傳,“這些模版式評價會公開在點評類軟件上,讓并不知情的消費者看到,可能會誤導和混淆消費者的選擇。”
青島市網絡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AI調解員認為,商家以紅包、禮物換取好評,可以被視為一種促銷手段,目的在于提高商家信譽和銷量。如果這種好評是在被誘導的情況下發布的,還有可能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屬于“組織虛假交易”并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虛假宣傳。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