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島已有30多所初中實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分成不同的班級上課,有家長擔心孩子被分到“差班”被拋棄,產生自暴自棄。分層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還需注意細節,避免給學生貼標簽,更注重因材施教,減少好壞區分。
近日信網報道《是按成績分“快慢班”還是分層教學?讓學生“吃飽吃好”也要讓家長吃上“定心丸”》引家長關注,青島一名中學生因上學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新學期直接被分到“慢班”,回家后悶悶不樂。據了解,學校把相鄰的兩個班的學生放在一起,按照總成績排名次,前40名進快班,后40名進慢班。有的家長認為這種分班方式會給孩子“優生”與“差生”的標簽,進而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對這種做法表達不滿。
分層教學青島在2022年已經開始提及,目前已有32所初中推行分層教學,從政策目的上來講,分層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習進度、學習能力等進行分班,制定不同教學計劃,學得快學生不被學得慢的拖慢進度,學得慢的學生也不會因老師講課太快跟不上節奏。
分層教學方式提出時間不長,在很多細節上需要摸索,信網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的學校將初二年級十個班的學生按照全科成績分為5個A班、5個B班,成績稍弱的學生,老師在課堂中會更多的側重基礎知識,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則會增加拓展部分知識。學校老師還表示分班后班會課、體育課等課程也按照AB班上課,不再回到學生原本的行政班。這樣很容易給家長分“尖子班”的錯覺,一些基礎稍差但愿意學習和偏科的學生可能因綜合成績不好被分到“差班”產生放棄自我的想法。
在政策實施中也有一些學校的做法值得推廣,分班依據除綜合成績外,將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納入考量因素,并且細化到不同學科分班教學,在一段時間后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對班級進行動態調整。分班過程雖然繁瑣,卻能彌補全科分班的不足,給學生留出選擇空間,滿足了不同情況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會讓因學生被分到B班感到沮喪,反而能提升學習效率。
有家長表示,自己孩子中考壓軸題很難做出來,分班后孩子將更多經歷放在鞏固基礎知識上,確保該拿的分數都拿到,比花時間學習琢磨不透的大題更有效果。由此可見,并非所有學生都適合“快班”的學習模式,一味追求更快更好,在孩子學習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可能適得其反,節奏跟不上、成績排名壓力大等問題可能影響孩子心理,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家長需從實際出發,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其自己選擇,哪種學習方式最合適學生自己更清楚,快慢班不是重點,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節奏更重要。
一項好的政策需要時間打磨和完善,學校應多給學生一些機會選擇,避免一錘定音,在合適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也能根據自身能力更好的跟上課堂節奏,家長需多了解自己孩子學習能力和狀況,將目光放長遠,適合的才是最好,多給孩子些鼓勵和支持,減少焦慮和壓力,能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和韌性。
信網評論員 孫寶震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