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先生發現銀行卡中給女兒做手術的1.8萬元不翼而飛,詢問后得知,女兒將錢給主播刷了禮物。(詳見《快手網紅“喊話”刷禮物 11歲女孩手術費被掏空》)近年來,諸如此類的新聞很常見,9歲女孩打賞主播19.5萬癱瘓爸爸看病錢、12歲孩子打賞主播花光奶奶救命錢……直播作為行業,通過粉絲獲取收益在情理之中。主播撈金要有數有度,不能將圈錢的手伸向未成年人。
就今天互聯網形勢來看,直播風頭雖盛,但未成年人高額打賞、主播誘導打賞正沖擊這一行業。與粉絲互動、展現個人魅力是主播賺得收入的方式,按理說,主播與粉絲是互利關系,一方提供情緒價值,一方為喜好付款買單。有的主播明知粉絲是未成年人,依舊慫恿誘導其送禮物,表面你情我愿的交易行為雖不違法,實際卻是利用小孩尚無獨立判斷能力的弱點圈錢。這種所謂的雙向奔赴一旦脫離約束,就會成為伸向未成年人的魔抓。
“網紅”一詞發展到今天,冠以太多負面含義。人人都能分一杯羹的網絡時代,擁有幾百粉絲都可自稱網紅,直播行業雜草叢生。夜晚是直播最為火熱的階段,信網點進某短視頻平臺的直播頻道,發現PK類直播最為火熱。不少主播大聲喊著“家人們,再刷一個跨時空之戀”,一個“跨時空之戀”需花費9999個幣,相當于充值一千元。有的主播爆出輸了“拿掃帚打頭”“自抽巴掌”“滾水泥地”等惡趣味懲罰,粉絲不斷在評論區叫好,表示想看懲罰。信網隨機進入正在刷禮物的粉絲主頁,年齡顯示18歲以下的用戶并不少。主播素養參差不齊,加之撈金方式朝惡趣味方向不斷內卷,帶來的刺激與快感讓一些未成年人深陷直播難自拔。
討禮和送禮的“雙向奔赴”需要得到約束,避免孩子受到網絡負面影響的同時,保護他們背后的每一個家庭。這就要求,直播平臺率先發揮監管作用。抖音發布的《“不良直播PK內容”治理公示》明確表示,嚴禁在直播PK中進行刺激性互動、低級趣味懲罰等違規行為。2023年,針對未成年人打賞,抖音平臺無限期禁播百萬粉絲主播數十名。針對亂象,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從過往案件處理來看,八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在直播間的大額消費,監護人可通過出示證據要求追回,若主播有明確誘導言行,涉嫌欺詐,不論未成年人年齡大小,其監護人都可要求追回。
撈金的手不能更不該伸向未成年人。整治規范打賞,要以平臺的自律與法規的他律對主播進行監管懲戒,落實網絡實名制,完善審查機制,做到未雨綢繆而非亡羊補牢。作為家長,承擔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責任,看管和教育不能落下。作為網民,看到具有誘導性欺詐性的直播亂象時,積極進行舉報投訴,或許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挽救一個家庭。讓網絡中少一些“未成年人打賞花光救命錢”可悲可嘆的新聞,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