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按照“提得準、說得對、辦得好”提案工作要求,青島市政協提案工作辦公室聯合信網傳媒推出“優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劃,旨在深入挖掘優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樹立典型,凝聚力量,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精品提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孩子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給孩子減負的呼聲也從來沒有停過。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落實“雙減”,青島的實際行動也是擲地有聲,但其間出現的痛點、難點也逐漸顯現。
“看著孩子們背著大書包,每天早出晚歸的,真的挺心疼。”“以前是孩子都上輔導班,現在是偷著上,大家嘴上不說,但是都怕孩子落下。” 民進青島市委員會的政協委員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對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實現青島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雙減學生減負教師負擔變重 高端私教成校外培訓新趨勢
在此前的調研中,民進青島市委會發現隨著“雙減”的落地,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叫停對教培市場產生強烈沖擊,“家教、私教尤其是一對一的高端家教橫生,這就造成老百姓請不起私教,不同的孩子在課外知識拓展方面差距逐漸加大,家長對教學質量、高考成績的焦慮感加重。”
此外,民進青島市委會調研發現,“雙減”讓學生減負,但學生不斷減負的同時,教師的負擔卻越來越重。“這些沉重的負擔,相當一部分不是教學任務。如教師節假日要去社區巡察易溺水區域安全,如文明創建等工作,教師都是重要參與者。這導致教師每天需要抽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非教學事務,用在教學、科研上的時間越來越少。”
委員建議“四步走” 推動青島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益突出的矛盾問題,如何在“雙減”的同時推動青島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據悉,2022年8月3日,青島聯合印發《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旨在“堅持優先發展、超前布局,加強資源保障、政策供給,全面推進基礎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優化教育公共服務,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更好滿足優質教育需求”。
民進青島市委會認為,青島應緊抓有利契機,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從加強思想引導,形成“雙減”共識;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加強課后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多元化需求;加強監管,持續規范校外教育培訓四方面下功夫。
減負提質兩手抓 青島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青島始終把教育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據悉,民進青島市委會的提案受到了青島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視。在立足自身實際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了教師培養力度,盤活現有編制的存量資源,以數字化推進教學質量,深化課堂教學革命和作業革命。同時,教育局也將加強課后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建校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有了好學校,集團化辦學等舉措讓不同片區的學生“共上一堂課”,走班教學、分層教學等教學實踐讓學生們在課業上既能“吃得飽”又能“吃得好”,而豐富多彩的課外研學,則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文/信網記者 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