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5月4日訊(記者 姜丹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力對于一座國際化城市而言,是飛速發展的強勁動力引擎。近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新聞發布會,制定出臺《青島市科學技術局“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聚焦“六個環境”重點任務和“六個步驟”具體措施,提出“一項行動”“兩項保障”“三項政策”“四項要素”四大方面行動規劃,旨在努力提高廣大科技企業、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優化青島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助力加快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法治保障 為專項行動保駕護航
打牢基礎方能行穩致遠,青島市科學技術局從體制和法治入手,做到“雙管齊下”。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方面,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同時推進科技計劃體系改革。面向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和青島高新區,設立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服務專窗,方便服務對象就近辦理,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可以做到方便快捷的“一窗受理、一并發證”,兩證辦理時限縮短至至7個工作日。還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市場化技術合同服務網絡,采取上門收取、上門送達方式,打造“足不出戶,服務直達”的技術合同登記市場化服務暖心模式。除此之外,青島市科學技術局不斷健全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和經費分配機制,去年市級科技創新資金支持企業比重提升至90%以上,大力支持科研機構與青年人才創新競爭,角逐造夢科技。
在完善法治保障方面,青島市科學技術局正推進修訂《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及《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于2011年頒布,十多年來為促進全市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法治保障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原條例部分內容已與新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實際不完全相適應。今年,該條例修訂納入市人大和市政府立法工作計劃,正在按程序加快推進。”青島市科學技術局工作人員介紹。完備的科技獎勵制度是激勵自主創新、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的重要動力之一,將進一步激發人才科創積極性。
深度優化科技發展質量 三項計劃“組合出擊”
為了深度優化青島科技創新發展質量,做到優質化、精細化,《青島市科學技術局“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提出了三項“組合出擊”的提升計劃——碩果計劃、沃土計劃、海創計劃,三項計劃各有特色,聚力凝心服務科創發展。
據了解,“碩果計劃”重點關注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聚焦成果轉化鏈條中的中試熟化環節,制定中試熟化平臺專項支持政策,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打造一批中試熟化平臺,補齊這個短板弱項。同時,積極籌建“青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聯合辦公室”,搭建技術成果交易平臺,著力解決成果轉化信息不對稱問題。2023年一季度,青島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3億元,同比增長52.5%。
“沃土計劃”則發力加強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將持續完善“高企育苗-高企認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體系,構建保質保量的科技企業發展梯隊。2023年上半年,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還針對科技企業管理服務中的突出問題,組織修訂高企認定管理工作方案和高企上市培育庫管理辦法。通過“線下+云上”多元化方式引導更多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深化“云端研發”模式,推動年內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5%以上。
“海創計劃”則是為了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近兩年,青島已立項海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近60項,支持金額近1.7億元,爭取到國家、省海洋重點研發項目資金2.7億元,推動建成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自主研發全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商船。今年將進一步實施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加快在深遠海養殖、智慧航運、海洋物聯網等優勢領域,打造一批海洋示范引領項目,形成更多“企業+高校院所”的創新創業共同體,促進更多海洋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做好規劃不忘牢抓細節 “四項要素”緊跟落實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推進完善青島市科技創新體制法治保障,以及支持三項計劃發展的同時,青島市科學技術局也將努力落實到細節之處,優化人才要素、金融要素、技術要素、平臺要素,讓貫穿科研創新全程的要素充分發揮優勢。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入開展產業領軍人才計劃,推進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發展,青島市科學技術局傾聽人才心聲,貼近青年科技人才發展需求,制定《全面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若干措施》,進一步吸引青年人才為青島科創建設添磚加瓦,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創新能力。在金融領域,優化金融要素深化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加快科技信貸“白名單”、“投(保)貸聯動”等科技金融產品擴面增量。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還計劃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進一步出臺科技創新再貸款補償補貼政策。安排科技金融特派員進園區、進企業工作,常態化開展融資路演、科技金融沙龍等助企活動,近距離把握實際情況,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題。
不僅如此,未來將優化技術要素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實施“強鏈計劃”和“新興產業培育計劃”,聚焦24條產業鏈補鏈、強鏈,加速打通產業鏈從技術到產品的轉化通道。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籌建市級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完善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體系,加大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為高質量發展奠定技術支撐。優化平臺要素,加大投入建設強勁平臺,充分發揮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等現有高端平臺力量,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結合城市更新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建設一批專業化科技創新產業園區,構建科技產業微生態。
科技創新發展水平事關城市更為長遠的前進動力,也是城市競爭力的有力支撐。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高瞻遠矚,精心規劃深入提升青島科創能力,積極打造一流科技創新營商環境,以科技力量為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保駕護航。[信網·信號新聞]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