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8日訊 (記者 王晨瑜)“以前,每天回家都為車停在哪里犯愁,如今隨著周邊幾個配建社會停車場投入使用,終于不用為車位焦慮了。”家住浮山后的市民張先生已經能夠明顯感受到“停車難”正在逐步得到緩解。破解“停車難”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青島市把停車設施建設列入城市更新建設十大攻堅領域任務,提出要堅持增量擴容、存量挖潛并重,圍繞破解東岸老城區、重點旅游景區停車難題,深度挖掘邊角土地資源,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布局力度,推動停車資源共享,多渠道增加泊位供給。同時,加大商場、酒店、寫字樓等經營性停車場開放共享力度,不斷擴大住宅小區停車共享范圍,從而持續釋放停車資源,緩解停車供需矛盾。
“增量”與“挖潛”齊發力增加停車設施供給
停車難是社會“小缺口”,卻是民生“大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青島的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多,然而土地資源有限,停車設施供需矛盾日益凸顯。“眼巴巴看著美如畫的旅游景點近在眼前,只因尋找合適的停車位,不能立刻下車游玩而感到心急,這些新增的停車位真是解了我們之前遇到的問題。”從2022年青島老城區部分停車設施改造開放以來,不少到老城區游玩的市民、游客在出行時感到更舒心了。
破解停車難的進程中,在“增量”與“挖潛”兩種方式的共同發力下,有效增加了停車設施供給。“增量”即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以優先解決老城區等重點區域停車難為突破口,堅持“向地下要空間、向空中要效益”,“上天入地、見縫插針”建設公共停車場,涌現出多種建設新模式。同時,通過“挖潛”,即創新推動停車資源共享,逐步形成停車共享“新提升、新模式、新突破、新升級”,不斷健全全社會停車設施共享機制。
據悉,今年青島市計劃實施公共停車場項目95個,包括40個續建項目和55個新建項目,年內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另外,全年計劃完成200個以上商場、酒店、寫字樓停車場開放共享,完成60個以上住宅小區專用停車場開放共享,持續釋放停車資源。
充足的停車設施持續緩解停車供需矛盾
停車設施建設對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實現更高水平宜居宜業宜游具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破解“停車難”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停車設施規劃、建設、使用、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近年來,青島市有關部門積極行動,通過加強組織領導以搭建高效運轉攻堅體系和打開政策空間以建立土地高效利用體系,強化停車設施建設領域頂層設計。
據悉,青島各區在停車設施建設均有明確的計劃實施安排。老城區中,市南區計劃實施項目15個、泊位3864個,其中,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將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與禹城路人防停車場連接形成省內首個地下人防停車網。市北區計劃實施項目15個,泊位6577個,其中,聊城路停車場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將極大緩解中山路片區的停車壓力。嶗山區將推進建設11個公共停車場,其中新建麥島停車場、銀川東路秦嶺路停車場等6個項目,規劃停車泊位6400個,計劃建成投用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停車場等2處停車場項目,新增停車泊位2200個。李滄區計劃實施項目11個,泊位7047個。
“點開小程序,然后輸入目的地,周邊的停車位泊位使用了多少個,剩余多少個變得一目了然。”實時的停車位動態,讓市北區臺東商圈附近的居民不由得稱贊。隨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青島停車資源的數字化和智慧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今年相關部門將結合最新施行的《青島市停車場條例》,繼續發揮“全市一個停車場”平臺作用,拓寬停車共享“廣度”,拓展停車共享“深度”,擴大停車共享范圍,實現停車資源信息聯網和全面共享,盡全力盤活存量停車資源,提高泊位利用率。
項目持續攻堅助推建設宜居安居青島
停車問題折射著城市治理的大學問。去年,青島市聚焦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依托全市工作體系,推行工作標準化、標準程序化、程序公開化,全年建成公共停車場71個,新增泊位約2.2萬個,持續增加泊位;同時,全年完成300個機關事業單位共享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完成244個酒店、商場、寫字樓等經營性停車場開放共享,完成28個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開放共享。
2023年,是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青島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將堅持“城市建設必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的理念,從停車設施建設這個“小切口”入手,按照“12521”布局持續推動停車建設攻堅,推進停車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開新局。
停車空間的動態顯示、立體式停車樓的引入使用、共享車位App上線運營……春山如笑,欣欣向榮。停車設施建設項目作為2023年城市更新建設十大攻堅領域主要任務之一,青島市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持續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聚焦難點區域從而全力推進建設,協同共建共治從而全面推廣共享,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信網·信號新聞]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