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2月8日訊 (記者 王晨瑜)近日,青島市舉行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2023年一季度集中開工儀式,嶗山區在青島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的項目開工現場設立分會場,此次嶗山區共有總投資306億元的62個項目集中開工。據悉,其中備受關注的青島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宣布開工,該項目定位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關產業,將落戶多家擬上市企業和各級專精特新企業的研發總部。
盤活低效地塊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青島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座落于嶗山區科苑緯四路與新利路交界處西側,是中韓街道株洲路片區的低效地塊盤活項目,同時也是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的重點支撐項目,占地約為53畝,面積大概相當于青島五四廣場的三分之一大小。該項目地上部分由四棟高層工業樓宇和兩棟大型生產性廠房共同組成,地下部分建車庫,沿街和部分塔樓作為相關配套。
人工智能產業是青島市24條產業鏈的重要一級,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它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據悉,該項目定位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關產業,將落戶多家擬上市企業及各級專精特新企業的研發總部,致力于建設嶗山區標桿性“工業上樓”示范園區。
“工業上樓”助力相關產業發展
工業上樓,是指讓企業在大廈樓宇內進行工業生產、辦公、研發等的新型產業空間模式。在中國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城鎮產業空間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便成為了制約產業體制升級的“攔路虎”。嶗山區積極實行“工業上樓”新模式,能夠緩解產業發展與用地緊張之間的矛盾,從而有效拓展產業空間供給,提高工業用地的畝均效益,吸引企業前來落地生根。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作為賦能手段,與實體經濟融合,能帶動引領產業轉型,催生新產品、新技術及新業態,因此青島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推動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的發展,還可以助力嶗山區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產業實現“量質齊飛”。
事實上,像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這些產業都是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技術研發、基礎設施、數據流通等在內的良好產業生態,因此提升軟硬件設施、突破底層技術,也將增強相關產業發展的后勁,為促進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嶗山區乘勢而上步入“突破提升年”
據悉,“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工業用地提容增效,推廣新型產業用地模式。2022年,青島市開啟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將“重點低效片區開發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青島市騰空土地3.04萬畝,為讓“低效”變“高效”,因此青島形成了頂層設計、聚力征遷、配套先行等在內的一套“青島經驗”。
2023年,作為青島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責任會更重大。今年,嶗山區委區政府確定為“突破提升年”,按照“強突破、促提升、當排頭”的總基調來安排謀劃、推進實施,強力攻堅總投資1006億元的196個城市更新建設項目,年度計劃完成投資約156億元,在一季度推動133個新建項目開工106個,其中在低效片區開發建設上,株洲路片區推進總投資約483億元的項目65個,重點推進特來電總部基地項目(一期)、歌爾科技產業項目(二期)、人工智能科技園等37個項目新開工建設。
風物長宜放眼量,從去年山東省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落戶嶗山區、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的正式揭牌,到今年青島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的開工建設。嶗山區將更好統籌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干部作風能力提升“三條線”重點工作,全力推動“三大突破、六個提升”,推動各項工作走深走細、落到實處。[信網?信號新聞]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