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月15日訊 (通訊員 周文玉 記者 谷正原)新春將至,年味漸濃,逛黃河大集、購山東年貨、品青島年味,在煙火氣里感受最濃鄉愁。由嶗山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黨工委承辦,王哥莊街道文體中心、王哥莊街道王哥莊村協辦的嶗山區“黃河大集”春節季在王哥莊街道王哥莊大集正式啟動,通過“線下大集+線上帶貨+宣傳推介”的方式,打造既具嶗山特色、春節特色又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年貨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誠邀廣大市民朋友來王哥莊尋找一份家鄉至味,體驗一次濃濃的年味。
摩肩接踵,升騰煙火氣中蘊含一份鄉情
一個帶有“黃河大集”logo和約惠嶗山·中國年 王哥莊“黃河大集”春節季標題的巨型拱門立在百年大集的牌坊門前,喜慶的紅色、熙攘的人群、頭頂的彩旗、成片的攤位、熱情的叫賣聲交相輝映。鼓聲陣陣,鑼聲嘹亮,熱鬧的鑼鼓聲中,“黃河大集”緩緩拉開序幕,書法愛好者現場揮毫潑墨書寫新春祝“福”,工作人員將上萬個福袋發給來往的人群。作為“黃河大集”暨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傳統文化展演主要活動板塊,活動現場還展示了市級非遺嶗山面塑王哥莊大饅頭、制作技藝獲得市級非遺的黃山海蜇及區級非遺的港東甜曬魚。晶瑩剔透的糖葫蘆、剛出爐的地瓜、熱乎的年糕、整整齊齊的鍋碗瓢盆、紅彤彤的福字對聯、五顏六色的糖果、“海味”十足的干鮮海貨,各種肉類,水果蔬菜……歲末年至的王哥莊大集,不僅是一個買買買的市場,更是一道亮麗的民俗風景線。
歷史久、年味濃、規模大、商品多,干海產品唱“主角”是王哥莊大集的特點。王哥莊大集形成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是前即墨縣的中心集市中四大集市之一,輻射范圍很廣,交易品種五花八門,包羅萬象,針頭線腦、面人糖稀、娃娃玩的撥浪鼓、家里用的小板凳,200多種干海產品、上千個攤位,上萬個品類讓王哥莊大集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前來趕集。10輛不同方向的公交車,地鐵11號線的開通,交通的便利也讓不少外地朋友尋著這濃濃的年味慕名而來,趕一次最有民俗和年味的大集。
提質賦能,古老的大集煥發新的生機
王哥莊街道注重對大集的提質改造,聯合王哥莊村近年來累計投資近800萬,硬化道路,規劃攤點片區,聘請第三方提升環境,強化市場監管,新劃400個車位,讓占地120畝的王哥莊大集能承載年集客流量10萬人,日均交易額達到5000萬元。走進王哥莊大集,入眼的是干凈的地面、有序的攤點、濃厚的氛圍,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規范了傳統大集的松散,提升了大集的時尚感。
“互聯網+”的傳播讓王哥莊大集煥發了新的生機,2022年11月王哥莊村從江浙招商引資引進了20多人的抖音官方服務商團隊,讓王哥莊大集乘上了“互聯網+”的快車。該團隊在抖音官方平臺注冊“王哥莊大集”品牌,建立商城,開設公眾號,線上線下共同發力,通過挖掘直播帶貨,打造直播基地、電商團購、品牌直銷、社區體驗店等多種形式讓王哥莊大集的上萬個品類走向全國,讓全國人民一起“云上”趕集。目前,通過線上平臺帶動,王哥莊大饅頭、干海產品、嶗山綠茶已經紛紛走上云端。2023年,該團隊計劃培訓100個新農人,直播帶貨,全面發展互聯網經濟,實現月交易額5000萬。數字經濟的發展,讓王哥莊大集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非遺”傳承,延續文化生生不息
始于清朝年間的王哥莊大集較好的保持了原生態的傳統民俗風貌,成就了一副地地道道描繪百姓市井生活的民俗畫卷,在歷經三次搬遷,從街頭巷尾到現代綜合性大集的蛻變中王哥莊大集既繁榮了農村的經濟貿易,也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實現了文化振興,經濟振興,對于城市記憶的留存和推進文化的自信自強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022年,王哥莊大集已申請“非遺”,讓這古老的大集繼續延續人文歷史、民俗風情,也為鄉村振興孕育動力,積聚力量,使簡素淳樸的鄉村經濟插上瑰麗多彩的翅膀。
王哥莊街道歷來注重文化傳承,重視“非遺”的挖掘與保護,做實做細“非遺”工作。建立非遺傳承人資源庫,組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常態化組織開展非遺項目傳承活動,舉辦非遺培訓班,非遺文化進校園、進村等活動,在豐富廣大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增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截止目前,街道“非遺”項目總數為30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項、市級6項、區級22項。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