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28日訊(記者 趙彥閱)青島市地處膠東半島腹地,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齊全且從事者眾多,手工技藝傳承歷史久遠豐富而多彩。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從藝者呈現老齡化,特別是戲曲和民間藝術類技藝的傳承發展遇到瓶頸問題。為此,青島市人大代表高杰提出,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要加強青少年對傳統工藝的學習,推動民俗藝術展演走進鄉村社區,擴大非遺文化的覆蓋面,推動民俗文化和傳統手藝技藝項目保護傳承走向繁榮。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是高杰持續關注的話題,他發現,現在青少年吃的、穿的、戴的、玩的、欣賞的基本都是外來品,對傳統文化和手工技藝不太感興趣,而手藝人大多屬于50 后—70后,老齡化嚴重,極少青年人涉足。為此,他建議擴大非遺文化的覆蓋面,將過中國節提倡非遺文化融入生活,推廣傳播非遺社區工作經驗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技藝和傳統文化,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走進鄉村社區生活。創造條件把民俗專家和優秀的藝術家請進來傳授技藝,走出去學習考察先進經驗,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時,建立典型“非遺文化之家”起到帶動輻射作用擴大影響面,為非遺文化在社區、入生活、在身邊創造好的生態環境,在非遺社區設立公益課堂和傳統手藝手造文創中心助力更好民俗藝術產品研發發展。
高杰認為,加強非遺社區的打造可以在在社區農閑時節,時間充裕的情況下進行傳教,比如刺繡、面塑、剪紙等。這些活動可以直接融入生活、扮靚農家生活,既利于增加生活熱情和幸福指數,又能促進鄰里和睦及村民團結凝聚力,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