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雙十一購物節悄然而過,不少網友稱,今年的雙十一怎么毫無波瀾?往年雙十一人們大張旗鼓拉隊友打PK,提前一個月進入買買買燒腦計算環節,反觀今年的購物狂歡節可謂及其平淡。
從2009年到2022年,雙十一已走過十四個年頭。14年來,消費者購買能力飛速發展,五花八門的電商購物平臺也破土而出。
十年前人們網購只認“淘寶天貓”,十年后短視頻+直播帶貨已成為最火熱的購物方式。明星、網紅紛紛嗅到直播紅利,消費者刷刷短視頻、看場直播就能買到便宜好物,打開手機,各個軟件都是購物入口,相比之下購物節難以吸引消費者眼球。
今年雙十一預售前就有媒體報道購物規則有變,一件退差價、30天價保等等,看似為消費者著想但背后仍是商家和平臺主導規則。
2021年李佳琦直播間歐萊雅差價事件被中消協點名批評,今年李佳琦直播間再現“賣貴”事件,一套資生堂水乳比旗艦店內貴300多元,事后資生堂發布聲明稱系統異常,并下架該套裝導致消費者無法申請價保。
作為電商業的頭部主播,李佳琦直播間的口號是“全網最低價”,但全網最低價真的存在嗎?頭部主播通過加大促銷力度壓低價格,導致品牌可賺取利潤越來越少,現在的品牌方不再專注大主播帶貨,而是通過平臺開設自己的直播間,將價格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全網最低價”作為一個概念已無優勢,李佳琦直播間“賣貴了”風波就是當下雙十一亂象的縮影,主播和品牌方一味想獲取利潤,卻連最基礎的價格協商工作都落實不好,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砸了招牌的同時,也沖擊著消費者的信任。
11月14日,人民網發布2022年雙十一維權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美妝服飾、物流退貨方面投訴占比較大,先漲后降、隨意變價、直播欺詐貨不對板等成為投訴痛點。
不少品牌的“價格戰”也被曝光,波司登羽絨服促銷期間先漲價后降價,相比活動前僅便宜0.28元;GAP羽絨服10月18日定價為269元,預售當日漲到425元;OPPO某款機型一周內從2099元降至2069元,隨后突然提至2469元,又回落到2299元......
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套路很難贏得青睞,一方面消費者受到滿減的刺激陷入旋渦,跟風“湊湊湊”沖動消費,買到的不是真正有需求的商品。另一方面受到商家“先漲后降”的迷幻套路,買家自以為得了便宜,事后發現實際優惠甚少。價格虛折、退換難、品質不及期望、售假等糟糕的購物體驗,讓“剁手黨們”逐漸回歸理性。
前些年,不少年輕人追求購物節風尚陷入維權困境,今年雙十一中消協與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陸續發布消費提示,呼吁消費者們購物要冷靜,看好規則切莫沖動。當下“人造”購物節火熱,不少法定節假日都成為電商界的“消費節”,商家和平臺的虧本賣、零盈利等低價營銷很難吸引消費者,加之購物規則、滿減優惠紛繁復雜,營銷亂象已成常態,人們在網購套路中逐漸失去了消費熱情。
目前,不少網民的網購思想發生轉變,從前些年的“消費狂歡”向“反對被消費節裹挾”轉變。不可否認,網絡購物仍然是當下最便捷的購物方式,雙十一也是最經典的購物節,商家和平臺只有在網絡發展中不斷進行自我調整,轉變促銷策略,站在買方角度多多讓利,以好產品、好價格、好服務重贏消費者青睞。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