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31日訊(記者 趙寶輝)當一天群演,信網記者體驗了一回現實生活與虛擬人生的“破壁”,雖然只是一個沒有臺詞的小角色,但也親身經歷了電視劇的拍攝過程,這與之前看電視又是截然不同的體驗。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青島擁有“天然攝影棚”的先天優勢,而隨著以東方影都為代表的影視產業園區的發展,青島在影視制作硬件設施、配套服務、環境支持等方面的優越性也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大制作從青島走到觀眾眼前,青島在影視行業的知名度與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40個攝影棚32個置景車間 堪比好萊塢的硬件讓東方影都“出圈”
2013年,青島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漁村里劃出92平方公里,設立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2017年,青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電影之都”稱號,為影視產業提速注入了“強心劑”。2018年,東方影都正式建成運營,電影、電視劇、大型晚會、綜藝節目接踵而來,影都的名字越來越名副其實,一大批優質影視作品從東方影都走到了觀眾眼前。
著名編劇趙冬苓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劇組選擇青島是因為這里可以拍出不同的城市風貌,老城與新城、洋氣與生活氣在青島都能找得到;而隨著以東方影都為代表的影視產業園的快速發展,在“天然攝影棚”之外,青島又多了“人造攝影棚”數量多、設備全的優勢,慕名而來的劇組來青島“搶”檔期。
40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攝影棚、32個置景車間,以及10000平方米高科技單體攝影棚、亞洲最大室內外合一水下制作中心和全流程后期制作數字影音中心……東方影都有著不輸好萊塢的硬件設施,在劇組開工的旺季,東方影都的攝影棚幾乎是連軸轉,這也說明東方影都的硬件設施條件已經在業內獲得了認可。
近兩年,國內影視基地的攝影棚競賽似乎進入了全新階段。橫店和象山影視城等傳統影視基地不斷加大攝影棚建設力度,無論是面積還是配套設施,都斥下巨資再開發。基于業內的這種良性競爭,東方影都除了重視攝影棚的建設外,也另辟賽道,集聚起了影視產業鏈上一大批優質供應商,打好配套服務這張牌。在東方影都的滿天星道具庫,10萬多件常用的影視服裝、手辦、置景材料等道具隨時待命,僅這一項就能給劇組節省不少制作經費,更不用說省去的人力和精力。
啟動群演公社項目注重業內人才培養 青島“影人”靠得住
從影視作品創作到形成產業規模化發展,都離不開各類影視人才的聚集與產能,這當中也包括記者體驗過的群眾演員。群演作為文藝作品的重要參與者,生存現狀和未來規劃一直都是業界思考的問題。正如中國廣播電影電視聯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會長張明智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群眾演員是影視產業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在群演產業結構上,要保證不斷創新,保證演員培訓方與影視制作方建立良好合作聯系”。
東方影都也關注到了群眾演員這一群體。早在2019年,東方影都就啟動了群演公社這一項目,聚焦群眾演員,建立了影視行業群演評估體系。該項目還獲得了中國電視產業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等權威機構實力加磅。
“啟動這個項目初衷是為了讓群眾演員邁向更規范、職業、體系化的發展道路,這是影視行業的需要。同時,對于群演的自身發展而言,也希望獲得能讓自己實現夢想的機遇和舞臺。”東方影都工作人員郭小樓介紹說。
除了龐大的群眾演員,東方影都也在為影視行業后備力量的培養上出力不少。青島電影學院東方影都影視產教融合基地就是貫通“產業鏈—創新鏈——育鏈—人才鏈”的代表,實現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融合。
青島開出影視公共服務事項清單 在青島拍電影“一路暢通”
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優越的硬件設施,青島對影視行業的支持力度也是吸引劇組的加分項。信網記者了解到,青島已梳理出涵蓋行政審批、海關、公安等部門的20余項影視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為影視企業、劇組拍攝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僅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也已累計完成投資1100余億元,集聚產業項目總投資近3000億元,誕生了數百部影視大片。據統計,2022年電影總票房排名前五的電影中,有兩部都是在東方影都拍攝的。
“像由劉德華、張涵予、黃軒主演的《莫斯科行動》在前不久剛剛在東方影都殺青,已正式進入后期制作階段,計劃2023年上映。他們團隊對在東方影都的創作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郭小樓透露,今年上半年投資20億建設的藏馬山影視外景地中歐美街區和民國老北平街區已基本完工,融產業與教育資源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青島海發影視產教融合基地也已全面投入使用,園區數字實景棚等4個項目的建設也正在推進,預計年內投入使用。“無論是影視設施、區位優勢,民生生活配套,東方影都在發展中不斷為電影強國建設貢獻‘青島力量’,也希望各大影視劇組在未來能夠持續關注青島、關注東方影都。”
[來源:信網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