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1日訊 春節前,位于臺東的青島巴黎春天時尚商城發布了即將停業關閉的消息,此時正是各大商場銷售發力的旺季。近年來,島城有多家商場或是關門停業或者改換門庭,每每引發不少唏噓和關注;但巴黎春天的停業似乎只是一紙急匆匆的通知,在琳瑯滿目的商業市場中并沒有掀起多大的波浪。
關店,在臺東商圈不算是稀罕事,從威海路、臺東一路路口到威海路、臺東八路路口,有17家商鋪在出租轉讓,房租降價、房東承諾不漲租,似乎都讓整個商圈顯得有些不景氣;可步行街上的人頭攢動又讓人難以相信這個百年商街缺少人氣。
門店關了房租降了的臺東:400米的路17家店要出租
2月26日下午,距離巴黎春天關門停業還有兩天時間,此時的商場卻多了些忙碌的場景:已經關門落鎖的商戶忙著到商場辦公室辦理退租手續,還沒收拾完東西的商戶忙著把店里的貨品打包搬運,還有的商戶想趁著最后的時間把手頭的商品甩賣處理。雖然是冬天,但架子上掛著的衣服已不分春夏秋冬,夏天的T恤三十塊一件,冬天的大衣百元起步,甚至還有商戶把衣架打成捆,半賣半送地給了顧客。
劉女士的店在巴黎春天三樓的電梯口,是一家經營了十二年的女裝店。即便是她在其他地方還有店鋪,但商場關門的通知依舊打得她措手不及。年前新進的衣服只能匆匆忙忙地打折甩賣,店里精心的裝修布置只能舍棄,雖然年前年后有不少顧客上門,可在劉女士看來這些顧客都是來“撿便宜”的:“都是看著商場關門的消息來的,這個時候衣服可不都得便宜賣了嗎?”
“電商的沖擊太大了,抖音、快手、淘寶,現在哪兒都能買著衣服,有的價格比我們進貨價還低。”劉女士干了十幾年服裝生意,經歷過衣服搶手賣到斷貨的紅火,但現在正經歷著電商沖擊下實體店鋪的門可羅雀。劉女士說,巴黎春天是個好位置,人也不少,但就是東西賣不動了。
即便不關門,巴黎春天也早不是之前繁華熱鬧的模樣。劉女士回想起兩三年之前,巴黎春天還是臺東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各家商戶生意不錯,商場的租金也是連年看漲。可這兩年商場面臨招商壓力,商戶面臨經營壓力,房租倒是不漲了,可仍有商戶因為賺不出房租而選擇離開。
在與巴黎春天的一路之隔的威海路上,沿街商鋪的租金也有了變化。從威海路、臺東一路路口到威海路、臺東八路路口,400多米的路上有17家店鋪的門口貼著招租廣告。“因為要回老家了,現在想轉出去。房租已經跟房東談好了,從18萬一年降到12萬一年,而且保證三年不漲價。”一位糕點鋪的老板正趁著店里沒人靠著墻打盹兒,這家裝修還不到半年的店鋪正在等待著新的主人。
贏了人氣的臺東:大而全卻找不到想買的東西
房租降了,特別是門頭店的房租降了,這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個商圈日漸式微的信號。但是在臺東,每到周末節假日,步行街上仍是人頭攢動,小吃街上買一根烤腸都要排隊。雖然有的店鋪關了門,但用不了多久新的小店就開起來了。
臺東是個大商圈,可以說是實現了最早的一站式購物。大而全,原本是商圈的優勢,但隨著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這種優勢對臺東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了,甚至出現了“什么都能買到”卻又“什么都買不到”的尷尬怪圈。
說臺東“什么都能買到”,是因為其百年商街的深厚積淀,作為青島最初的商貿起源,臺東的商業基因已經深深印刻在幾代青島人的心中。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沒有什么是在臺東解決不了的。從街邊夜市到大型商場,從路邊小吃攤到啤酒一條街,臺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地”,也是本地市民逛街購物的不二選擇。
說臺東“什么都買不到”,是因為現在的臺東商圈與目前消費者的需求不相契合。威海路上正在營業的有服裝店、鞋店、海產品特產店、手機貼膜店、小吃店、書店、2元雜貨鋪,僅臺東步行街過街天橋下就有7家眼鏡店。店鋪數量雖多,但真正能算得上精品店的幾乎沒有,像是深港廣場、婦女兒童用品商店這樣的商場還保留著百貨商場一樣的裝修布局。
步行街上有好幾家耳熟能詳的品牌店鋪,但不到下午三點,步行街上的小吃攤和夜市陸續擺出,只給店鋪門前留下能容一兩個人通過的小路,完全阻擋了消費者進店的腳步。
“我已經好久沒有逛臺東了,每次都是直奔超市,買完就走。上學的時候感覺臺東新鮮的小玩意兒特別多,可現在總覺得在這兒買不到上檔次的東西,很多大商場里常見的品牌都沒有,就算有也缺少新品,像是其他店倒過來低價甩賣的。”張女士就住在和興路,偌大的臺東商圈在她的腦海里已經簡化成了購買日用品的超市,如果要逛街,她更愿意選擇萬象城、凱德mall甚至嶗山區金獅廣場這樣的新商場。
“新人”進場的臺東:百年商圈期待高光返場
2020年7月,臺東步行街被國家商務部列入第二批步行街升級改造試點,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的步行街。2018年年底,商務部在11個城市開展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到2019年這11條步行街總客流量和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22.6%和17%。從這一結果看,此次入選對臺東步行街不僅是新一個“國字號”的加持,而是新一次騰飛的契機。
臺東商圈的硬件提升早已開始。常年被詬病的交通問題有望通過威海路平戰結合人防工程項目來解決。800多個地下停車位和雙向四車道城市地下道路將有助于緩解臺東“停車難”和“道路堵”。住宅樓上的壁畫原本就是臺東步行街上一道彩色的風景線,未來臺東商圈更將依托街區脈絡,重塑歷史風貌,注入潮流元素,進一步提升商圈的景觀內涵。
軟實力的提升臺東也沒有落下。臺東不缺人氣,特別是隨著地鐵2號線的全面開通,臺東與城市中各個區域的距離更近了。有了人氣的臺東,不怕商業市場的更新迭代。大浪淘沙,不合時宜的“老人”總要退場,敢闖敢拼的“新人”要進來了。
進駐臺東“小木屋”幾個月,賣出了十幾萬杯奶茶,這是2020年夏天才入駐臺東長興路的“蜜菓”交出的成績單。在認真分析了門店所處的商圈、同商圈競爭、消費人群定位等諸多要素,創業女孩孫曉同把“蜜菓”奶茶店開在了臺東的“小木屋一條街”。孫曉同說,臺東是一個穩定的商圈,也有一定的人流客流量,同時臺東也可以算是青島商圈的一個IP形象,再加上屬地街道辦事處給予的幫扶,才讓“蜜菓”順利地扎了下來。
孫曉同所說的幫扶,是臺東在新業態、新消費上的發力。2020年的五一假期期間,臺東商圈開展“云逛臺東”活動。5月底,山東省首條“餓了么口碑街”暨超級直播間落地臺東步行街,實現了互聯網平臺與傳統商業“親密”合作。7月,市北區開展了“717生活狂歡節”活動,數億元消費券帶動消費回暖。
聯合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會場,通過“直播帶貨”、“大咖探店”為商家增加了巨大流量。2020年12月的“臺東商業創新周”再一次給了新業態商家們一次巨大的推力,各種快閃路演活動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
2021年的春節,一張1000平方米的地貼畫出現在臺東步行街上,加之“原地過年”的號召,臺東商圈在春節假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近200萬人次的客流量和超過8000萬元的營業額不僅超越了往年,更彰顯著臺東商圈巨大的潛力。春節假期后,臺東首屆民俗文化節也在元宵節開啟,民宿技藝展示、猜燈謎互動游戲等項目再次吸引了市民和游客的參與,延續了臺東商圈在春節期間火爆的人氣。
當消費突破了 “買買買”的簡單概念,體驗、新鮮、品質、特色都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消費的新內涵和新需要。打磨好一條步行街,它就可以成為一座城市新的形象名片,成為一座城市釋放消費潛力的新場所。一邊是大商場、小門店的關門轉租,一邊是節假日摩肩接踵的商業步行街;一邊有人甩賣退場,一邊有人挽起袖子、闊步邁入。百年商圈生存不易,想要在眾多新商圈里突出重圍更是不易,屬于臺東商圈的“高光時刻”或許在不斷地升級提升后,會再次返場而歸。 信網首席記者 于曉 以上圖片來源:信網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