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19日訊 “從申報項目、組織活動到創客們的衣食住行,只要是創客們需要,我們就想辦法解決。”提起自己的工作性質,青島高新區創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的員工半開玩笑地說,他們的工作可以說是創客們的大管家。
一流孵化器打造“藍貝”特色品牌
青島高新區創業園管理有限公司是高新區國有獨資企業,成立于2011年12月12日,主要負責高新區內部分國有孵化載體的招商、企業服務等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致力于加快創新驅動發展、鼓勵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服務品牌——藍貝(LANBEST)。其中藍貝創新園包含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全孵化鏈條硬件載體;藍貝創客計劃分“青蘋果計劃”、“紅蘋果計劃”、“金蘋果計劃”三個階段;貝客匯活躍成員500名,是包含投資機構、創業導師、中介服務機構在內的高端交流平臺。
近6年來,這些“創客管家”服務了高新區數百家企業。2016年入駐企業實現總收入5.08億元,上繳稅金總額314萬元。2017年上半年,藍貝創新園新引進項目115個,新增出租面積5400平方米,作為列入全市僅4家的2016年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培育項目,預計獲得財政補貼資金800萬元,獲得市科技局給予的孵化器建設運營補貼156萬元,“藍貝”特色科技服務體系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補助資金300萬元。
近日,記者走進創業園公司,記錄了兩名“企業管家”的一天。
“創客家生活家”打造專業生態體系
早上6點剛過,企業服務部部長助理李倫超早早起床,提前半小時左右到辦公室。李倫超說提前到是他一直以來的工作習慣,可以預留時間打開郵箱和科技企業綜合服務網,整理當天的工作思路。
入職4年,李倫超與同事一直工作在與創客企業接觸的最前線,可以說所有時間都在為創客服務,轉發通知、申報項目、組織沙龍活動,后期數據統計,在他看來工作很難分清主次,每次任務都需要極致細心,忙碌的腳步從未停下。
“超哥,你知道去市區家樂福坐幾路公交嗎?”,“為什么高新快線不走跨海大橋了?”下午李倫超接到一條微信,這已經超出了工作范疇,他心里不太確定,回復“先一等,我給你個聯系方式問問”。
李倫超說,除了工作他常常接到創客打電話詢問生活問題。得益于公司打造的“創客家生活家”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創客們的衣食住行醫療教育都能落實。交通不便,免費班車來往市區;沒地方住,可低成本入駐人才公寓;孩子上學,有匯海小學、銀海小學、青島中學……
如果說李倫超的工作在“幕后”,園區管理部員工宋鐵龍更像是“臺前”——他每天都要到盤古創客空間轉轉。同樣早上6點,家住即墨市的他早早起床,要在8:30前趕到園區,迎接來訪客人,介紹園區概況。從C區門口展板開始,帶領客人轉到D區、A區,沿途經過藍貝創客咖啡、binggocafe、3D打印中心、海爾海創匯,宋鐵龍需要對每一家創客空間或企業的大體情況諳熟于心。
“第一次介紹時有些許緊張,生怕領導問什么問題不知道。”宋鐵龍這樣形容當時的場景。但半年來,他與同事標準完成了政務接待30余次,接待其他參觀考察團隊100余次。隨著與園區企業接觸增多,跟創客們越來越熟,他已經熟悉了園區的一草一木,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專業創客管家助力創客發展
前段時間,第三屆“市長杯”小微企業創新大賽高新區初賽在盤谷創客空間鳴鑼開賽,68個項目報名參加,共計2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前期大量準備工作的擔子就落在李倫超、宋鐵龍和他們的同事身上。比賽前幾晚,宋鐵龍加班到晚上10點多,而距離稍近的李倫超到凌晨了才回家。
經過激烈的路演PK,“石墨烯導靜電輪胎”項目、“乘用車智能懸架”項目、“多維多態的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系統”項目等12個項目脫穎而出,晉級復賽并被授予“藍貝之星”的稱號和證書,高新區企業組決賽晉級名額占全市24%。2017年上半年,他們組織企業開展各類培訓、活動80余次?;顒禹樌Y束帶來的不僅是工作完成后的快感,更是助力創客發展的成就感。
2012年,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做高做新北部城區,打造科技人文生態新城”。紅島人肩負“做高做新”的歷史使命,全面建設升級版“藍色高新區”和科技創新創業示范區,堅持“藍色、高端、新興”方向,遵循“聚焦、聚集、聚合、聚變”路徑,全力打造“1+5”主導產業。針對科技服務板塊,紅島按照“專門、專人、專注、專業”的要求,成立創業服務事業部,統籌高新區創新創業體系建設,打造與市場、入駐企業銜接充分的專業化服務團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里,2017年,青島高新區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作為青島市區域創新引擎,以打造全市領先、全省示范、全國馳名的眾創高地工作目標,全面加快實施全域統籌、創新驅動及產業培育三大戰略,各項工作不斷積極推進。李倫超和宋鐵龍說,像他們這樣的創客管家們始終都在努力拼搏,為企業及各類“三創”人才營造良好的服務軟環境,孵化革新未來的強大基因。
信網全媒體記者 劉裕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