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1月16日訊 “沒當‘路長’之前是坐車經過,當上‘路長’就是自己一點一點走過,接地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做好城市管理。”15日下午,信網在山東路見到市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佟峻,此時他正夾著厚厚的筆記本,跟環衛工人一起弓著腰,把綠化帶里的雜物清理出去。干了一個月的“路長”,佟峻每天都要到他負責的路段走一走,把發現的問題記錄在本子上。信網(熱線0532-80889431)了解到,在整個市南區,像佟峻這樣的“路長”共有500多名,他們是市南區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新嘗試,把“最后一米”、“最后一人”的責任落到實處。
是副局長也是“路長”每天走上40分鐘“找問題”
佟峻是市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從2017年10月1日開始,他的身上多了一個頭銜:山東路路長。從山東路延吉路路口到山東路江西路路口,這一公里左右的馬路成了佟峻的必經之路。“快走的話一趟20多分鐘,來回就得40多分鐘。以往有執法需要的時候也會經過這條路,不過坐車經過和自己走一遍還是不一樣,自己走更加接地氣,也能發現每天的變化。”
擔任“路長”之后,佟峻每天都要到自己負責的路段走上至少一趟,一雙眼睛要巡查到九個方面的事情:“‘九看’就是要看市容秩序、市政設施、廣告量化、空間地面、環境衛生、小區樓院、停車秩序、園林綠化和管理執法。在巡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如果能當場解決最好,如果不能我就會記在巡查日記里,回去之后再聯系相關部門解決。”
干了一個月的“路長”,再加上長年從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佟峻已經跟與這條路相關的各個單位都熟悉了,幾乎任何問題都能第一時間找到負責單位。在15日下午的巡查過程中,佟峻在路邊發現了一小堆散落的石子碎塊,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市南市政工程建設養護一公司的薛經理,薛經理也是馬上趕到現場,將碎塊清理干凈。
“有了‘路長’我們之間的聯系就方便多了,有什么問題一個電話或者一個轉辦件就能解決。”薛經理告訴信網,這樣的市政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讓各個部門和單位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
877條街道都有“路長”管 城市管理像繡花般精細
在佟峻看來,進行城市管理就要有像繡花一樣的精神,講求的應該是精細化管理。而為進一步加強城區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把精細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市南區制定出臺了《關于實行“路長制”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市南區城市運行監督服務中心副主任孟鑫然介紹說,整個市南有區10個街道877條道路,目前都已經按照街道片區和專業片區進行了包干分配,500多名“路長”上任,落實了各自的管理和服務責任。
過去的城市管理,往往發現問題后是一級一級上報,不僅時間久,而且上報程序也較為復雜。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往往缺乏深入基層的認知,“管理”與“服務”是兩個體系。通過“路長制”工作的開展,“路長”在各條道路上親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了層層上報的中間環節,不僅更精細化,更加便捷,也實現了城市管理的“短平快”的方針。
市南區的“路長制”,以高發頻段、高發問題為著力點,制定精細工作要求及全時段工作安排,構建起一套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規范長效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機制。以道路為單元,市南區建立基礎數據“一本賬”,統籌市政設施、環境衛生等 25種城市管理運行監督服務要素,統一謀劃、科學規劃,把建與管、疏與堵、線與點、面與里等有機結合起來,以點帶面,以路帶區,形成齊抓共管、層層落實的精細化工作格局。
“路長”發揮大作用 一個月辦結4000多個問題
信網了解到,啟動“路長制”模式以來,全區“路長”檢查發現市容秩序、廣告亮化等10大類問題累計5324件,對發現的問題積極聯系相關街道辦、職能單位,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協調整改;已辦結4403件,辦結率超過83%。如今市南區幾條主要道路,如珠海路、澳門路、香港中路等幾條主干道的精細化程度已經較高,同時相關部門通過月總結,周匯總,將各片區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總結和完善,樹立典型在全區推廣,促進共同提高。
“通過‘路長制’工作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讓領導干部都能積極參與到城市管理工作當中,將發現問題在基層,解決問題在基層,發揮領導干部的監督協調職能,調動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對于城市管理有很重要的意義。”孟主任告訴信網,下一步,“路長制”工作還將著力解決不同層級部門之間的溝通問題,讓處在市級、區級的各處置部門能形成良好的溝通橋梁,增進各部門的協調性;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路長”工作的標準和流程,進一步發揮“路長”監督和協調的職能和作用;探索線上的APP應用體系,讓“路長”們在工作之中發現問題就能及時上報,通過APP平臺自動派轉相關部門進行及時處置,及時反饋,更便捷更高效。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