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6月8日訊 患者到醫院看病,醫生開了處方單,拿藥的地方卻不是醫院的藥房,而是開在醫院里的民營藥店,這讓青西新區的王先生有些想不明白。黃島區人民醫院方面告訴信網(0532-80889431),醫院藥房在采購時不可能包含所有品種的藥品,有時候醫生開的藥藥房沒有,因此會另外寫處方單,讓患者到其他的藥店買藥,這也屬于正常情況。
患者質疑:為何要到民營藥店拿藥
5月30日,王先生帶著孩子到黃島區人民醫院就診,掛號后進了兒科專家門診。醫生給開了點藥讓孩子回家好好休息。這邊安頓好孩子,王先生趕忙到藥房取藥。
“取藥的地方雖然是在醫院里面,但實際上是百洋便民藥店,跟醫院的藥房完全是兩回事。”王先生說,當時醫生把開的藥寫在一張處方單上,并沒有寫在病歷上,到藥店后工作人員按照處方單拿藥,之后就把處方單拿走了,“我只記得醫生開了三盒藥,一共175元。”
“拿藥花多少錢不重要,我不明白為什么醫生開的藥不在醫院的藥房取。如果在民營藥店就可以買藥,我就不用大老遠特意跑一趟醫院了。”王先生說,這讓他心里有些不舒服,“就算藥不是在醫院的藥房拿,醫生也應該事先說明這個事。”
信網來到黃島區人民醫院看到,醫院一樓確實有一家百洋便民藥店,順著門診樓一樓右側的通道就能看到。在藥店的收銀臺也貼有提示,稱藥店無法開具黃島區人民醫院的發票,以此顯示此處的藥店與醫院的藥房不同。
醫院:何處取藥完全出于用藥考慮
“這件事完全是誤會,很多醫院里都有民營藥店,醫生出于用藥考慮,讓患者到醫院藥房以外的藥店買藥也是正常的。”黃島區人名醫院宣傳科工作人員表示,醫院藥房在采購時不可能包含所有品種的藥品,有時候醫生開的藥藥房沒有,因此會另外寫處方單,讓患者到其他的藥店買藥,這也屬于正常情況。
“雖然醫生寫了處方單,也讓患者到開在醫院里面的便民藥店買藥,但不意味著患者一定要在這家便民藥店買藥。”工作人員表示,一般情況下醫生都會提前跟患者說清楚拿藥的情況,避免讓患者產生誤解,但目前無法考證王先生在就診時,醫生是否說清楚了具體的取藥地點和藥店性質,“如果患者有質疑,可以直接跟醫院聯系,把誤會說開,這件事就清楚了。”
便民藥店的值班工作人員也告訴信網,之所以把藥店開在醫院里,只是為了給患者提供方便。
“處方院外化”有待推廣
實際上,在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要進一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鼓勵到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應按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并主動向患者提供處方。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
信網了解到,這種“處方院外化”是正在推進的一項醫藥改革,這類DTP藥店也已經在許多城市出現。百洋醫藥的楊波主任介紹,DTP藥店的運作模式實際上是消除了患者對藥品質量、甚至醫院可能與藥房有利益關系的疑慮,提供的藥品很多都是醫院藥房沒有的新特藥品,能夠保證患者的用藥質量。“因為醫生開具處方寫的都是藥品通用名,實際上患者可以到任何一家藥店購買,當然也可以在買和不買中自由選擇。”而除了提供藥品外,楊主任表示DTP藥店還能夠為患者提供一系列的后續服務,包括用藥咨詢與指導、病程用藥管理服務等。
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楊主任也表示DTP藥店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一些患者對國家的醫保、藥品供應政策和過程等不了解、不理解,對醫療醫藥現狀有一定的偏見,也會造成對DTP藥店的誤解。”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