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1月10日訊 2001年,楊先生入職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青島紡機綠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紡機綠環公司),成為一名維修鉗工,一干就干了16年。但從今年5月前后,企業開始欠繳社會保險,讓患上蛛網膜囊腫——一種良性腫瘤的他進退兩難。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方面告訴信網(0532-80889431),目前經濟形勢不好,企業針對員工實際困難想了不少解決辦法,但都不可行,下一步將進一步尋求解決之道。
干了半輩子保險交不上 員工有病不敢看
2001年,楊先生入職青島紡機綠環公司,成為一名維修鉗工,一干就干了16年,對呆了半輩子的企業充滿感情,但從今年5月前后,企業開始欠繳保險,讓在今年年初患上蛛網膜囊腫的他進退兩難。“干了半輩子的企業無法說走就走,但是由于不能保險報銷,看病真是一個難題。”
2016年年初,楊先生被查出患有蛛網膜囊腫,這是一種良性腦囊腫病變,由蛛網膜分裂異常所致。他在青島大學附附屬醫院進行了手術,手術費用加住院費用共花了4萬多元,當時保險正常交著,該報的費用都按照規定的70%比例報銷了。
近期復診,楊先生需要繼續治療,但從今年5月前后就停交的保險卻讓他不敢踏進醫院。楊先生說,治療費還需3萬元左右,這個數字對于一家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
“老母親80歲了,孩子正在上高中,妻子因照顧老人沒有工作。我花這么多錢看病,這個家怎么辦?”楊先生告訴信網,為此他找了公司領導和工會,但都沒轍。
百年企業難逃不景氣 想了數個辦法但都不可行
青島紡機綠環公司是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國營青島紡織機械廠)的下屬公司,始建于1920年的這家企業對于很多老青島人來說都很熟悉,根據相關資料,1950年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第一臺國產梳棉機,填補了國內空白。
但這家近百年的老企業也沒能逃過制造業的不景氣,對于楊先生的事情,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方面姚律師告訴信網,目前經濟形勢不好,雖然訂單量還可以,但是回款慢,企業確實有困難。
“員工有要生孩子的,有生病住院的,這些都是實際困難,公司也想了幾個方法,但都不可行。”姚律師說,方法一是調整員工工資,比如先發80%來補全保險,但會造成人員及訂單流失,長遠來說并不是可行之計,對雙職工來說也并不可行;方法二是先補交有特殊困難的員工保險,但政府相關單位回復如果補交保險必須全部交齊,而全廠有上千個人,保險費用上百萬,如果補全了保險,企業運轉就停了,工資發放都不能保證;方法三是讓員工先住院治療,但押金等暫不結算,等企業補齊保險后報銷費用,但這對于一些員工來說確實有不少困難。
員工可申請勞動監察或社會保險稽核
姚律師表示,企業體諒楊先生的難處,也想盡快解決,但需要一個時間,接下來企業將進一步尋求解決之道。
對此,山東勞謙律師事務所的邵福利律師認為,企業不景氣是現實,但根據勞動法,依法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的強制性義務,若遇到企業欠繳社保,員工可依法申請勞動監察和社會保險稽核。“勞動投訴向勞動監察部門申請,個人申請解決個人問題,社會保險稽核則是稽查審核企業所有員工保險。”
對于剛入職不久的新員工,因行業不景氣跳槽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對于在一家企業工作了半輩子的老員工,生活的重擔讓他們更傾向于穩定的收入來源,行業及工種的局限又讓重新找一份工作變得不容易,這些為企業奉獻了半輩子的工人該何去何從?對于此事的后續進展,信網將繼續關注。
信網全媒體記者 劉裕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