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路小學的“開心農場”
信網9月30日訊 9月29日,青島市教育局在李滄區召開全市教育現場觀摩會,在“多彩教育多元評價,促進師生和學校多維發展”的主題下,李滄區提出了“多彩教育”的工作思路,通過建設多彩課程,實施多元評價,實現多維發展。信網走進青島虎山路小學、青島銅川路小學、青島62中以及李滄區教工幼兒園綠城園,感受“多彩教育”給師生帶來的巨大變化。
小學生自創電腦游戲 學校平臺變成開心農場
“這個大魚吃小魚的游戲是我用Labplus軟件設計的,不用寫代碼,直接將命令拖到方框里就行。”虎山路小學六年級四班的陳致陽操作鼠標,大屏幕上就出現了類似海底世界的畫面,他將鼠標指向屏幕中間的一只鯊魚,每當附近的小魚和鯊魚重疊時,鯊魚就會變大。
這款看似簡單的電腦游戲花了陳致陽近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我是學校創客社團的成員,負責信息化程序,社團教室里的設備都是學校提供的,只要是課外時間都可以來做實驗。”陳致陽說,設計電腦游戲讓自己的思路更清晰,還能把想象里的世界變成現實。
創客社團只是虎山路小學特色課程的一部分,學校通過多種形式的科普課程和德育課程,形成多元的評價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在學校四樓的平臺上,有一個屬于學生的“開心農場”,這間300名方米的空中農場是由學校的英語老師曲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建造的。“這個農場可以讓低年級的學生認識不同蔬菜的生長過程,中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自己動手種植蔬菜。”曲老師告訴信網,學生們都是利用午休和綜合實踐課的時間到農場里照料這些蔬菜,等到蔬菜成熟的時候,學生們還會通過義賣的形式將蔬菜出售給周邊的居民。
李滄區教工幼兒園綠城園的孩子在上武術課
IPAD上練速算 數字化校園建設現成果
“多彩教育”的實現不僅需要學校在管理、評價等方面進行探索,也需要硬件設施的支持。據李滄區教體局韓川德局長介紹,目前李滄區為各校配備了未來教室,同時還結合學校辦學特色,配置3D創客體驗館、機器人智慧空間、pad樂團等個性化設施和場所;通過翻轉課堂、專遞課堂、微課等教育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一些學校還與滬江網校合作,開通了網絡直播課程,讓學生和家長有了更多學習和交流的選擇。信息化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搭設了多樣化學習平臺,跨越了時空限制,正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融入師生的生活。”
在銅川路小學二年級四班的數學課上,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界面上接連出現多道計算題,學生們直接在平板電腦上輸入答案,王裕玲老師通過自己手中的平板電腦直接接受到學生的答題情況。
“這是一個叫做速算總動員的軟件,我在電腦上發布題目之后,學生們可以同時開始做題,完成后節省了課堂時間。”在王老師的平板電腦上同步顯示著全班同學的答題情況,哪些同學已經完成練習、哪些題目正確率比較低等信息一目了然,“有了這些直觀的信息,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而且這種答題形式與電腦游戲類似,可以闖關打擂,學生做起來也很有積極性。”王老師還說,為了控制學生們使用平板電腦的時間,這些供學生使用的軟件都設定了使用次數,防止學生過度依賴平板電腦。
幼兒園里有了男老師 武術課最受孩子歡迎
“下面我們練習馬步出拳,全體立正!”在李滄區教工幼兒園綠城園的教室里,大班的孩子們正在上一堂武術課。十幾個孩子整齊地排好隊,跟著老師有模有樣的出拳。
“男老師在幼兒園里是特別受歡迎的,但由于專職男老師的人數太少,我們只能從專業的運動隊里引入男老師。”大班的班主任老師告訴信網,由男老師負責的武術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每次上課前大家都會主動復習前一節課老師教授的動作。
從以往罕見的幼兒園男教師到如今的“香餑餑”,李滄區教工幼兒園為男教師走進幼兒園敞開了大門。在武術、足球、體操等課程上,通過男教師獨特的魅力和陽剛之氣,逐步培養孩子們勇敢、堅強的品質。
初中高中無縫銜接 射箭攀巖走進62中
在探索“多彩課程”建設的過程中,不少學校在課程整合、選課走班、長短課時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一些學校正在探索學生跨校選課、教師跨校走教等形式。
為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青島62中與青島58中于2014年10月啟動了聯合辦學,在教學集備、學生活動和優質課觀摩等多方面進行交流,“58中的王廣清老師經常會到學校給學生們進行語文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講座,提前進行初高銜接,對學生們的發展很有好處。”
除了與名校資源共享,青島62中還將攀巖、射箭等具有挑戰性的運動引入校園。在校園的一角,射箭隊的刁老師正帶領同學們進行日常訓練。“目前射箭社團有30多名學生,每周一、三、五下午進行一個小時的訓練。”刁老師告訴信網,現階段學生只在校內進行訓練,如果成績出色就會組織大家參加各種比賽,開拓視野。
信媒體記者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尺素]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