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府效率部換人,馬斯克“明降暗升”
最近,華盛頓人事變動又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一直以來由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竟然更換負責人了。
當?shù)貢r間2月25日,白宮出人意料地宣布任命艾米·格里森為政府效率部代理主管。
不是說好了讓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嗎?怎么突然冒出來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格里森。一時間,各方議論紛紛。
就在外界認為馬部長被“罷官”、被“下課”之際,他轉身就出現(xiàn)在了特朗普的首次內閣會議上。
一前一后看似矛盾的安排,其實背后是特朗普的特殊考量。
馬斯克“明降暗升”。
2024年11月,特朗普勝選之后,就宣布由全球首富馬斯克和企業(yè)家拉馬斯瓦米共同領導新組建的政府效率部,負責推進聯(lián)邦機構改革。
特朗普正式就職后,拉馬斯瓦米退出政府效率部,馬斯克便成了政府效率部的唯一負責人。
明降:官宣的政府效率部主管并非馬斯克。
最近,政府效率部在反對的聲浪中遭遇了一些困難。
2月25日,政府效率部21名雇員辭職,稱他們拒絕使用其專業(yè)技術知識來“拆除關鍵的公共服務”。
當天下午,白宮就官宣由格里森擔任政府效率部代理主管。
此前,外界一直認為馬斯克是毫無懸念的政府效率部負責人,但這一任命卻與各方預期大相徑庭。
白宮發(fā)言人稱,盡管政府效率部前期的工作得到了馬斯克及其團隊的支持,但馬斯克只是作為“總統(tǒng)高級顧問”開展工作,而非“政府效率部雇員”,因此沒有決策權。
單看這個信息,馬斯克似乎失寵了。
暗升:列席特朗普政府的首次內閣會議。
就在白宮官宣政府效率部負責人的第二天,特朗普政府在白宮舉行了新任期的首次內閣會議,而馬斯克赫然在列。
馬斯克不是內閣成員,但他不僅以“特殊政府雇員”和“總統(tǒng)高級顧問”的身份列席會議,還在會上站起來講了幾句。
當著全體內閣成員的面,特朗普給馬斯克強硬站臺。
他詢問所有參會的官員:“你們當中有人對馬斯克不滿嗎?”環(huán)視一周后又說到:“如果有誰不滿的話,我們就把這個人扔出去。”
這番表態(tài),頗有港片中“誰贊成,誰反對”的“古惑仔”風格。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tǒng)內閣由副總統(tǒng)和聯(lián)邦政府各行政部門負責人組成,是總統(tǒng)決策的核心圈。進入內閣者,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員。
特朗普雖然沒給馬斯克名分,但卻讓他列席內閣會議,無疑提高了他在白宮的地位。
特朗普的政治算盤。
首個任期里,特朗普缺乏政治經驗,用人罷人猶猶豫豫、反反復復,但經過了八年錘煉,重回白宮的特朗普已經深諳華盛頓的權力之道。
此番特朗普對馬斯克“明降暗升”,主要有兩重考量。
避避風頭。
在特朗普的支持下,馬斯克帶領政府效率部大殺四方,對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工部等十余個重要部門開展審查,攪得各部門人心惶惶。
改革滿足了特朗普“抽干華盛頓沼澤”、改造聯(lián)邦政治體系的要求,卻也直接觸動了“深層政府”的神經,損害了民主黨的核心利益。
隨著改革進入國防軍工和金融的“深水區(qū)”,馬斯克惹怒了眾多既得利益群體,也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對聲浪。
不少政治人物紛紛站出來,怒批馬斯克和政府效率部違背民主原則,且其行為缺乏法律效力。
美國各地反對馬斯克的抗議也接連不斷,參與者高喊“埃隆未經選舉”的口號,反對馬斯克干預政府運作。
最近,馬斯克發(fā)出“周報令”后,美國務院、國防部、聯(lián)邦調查局等部門都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顯示出特朗普的執(zhí)政團隊中也存在“反馬情緒”。
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對聲音,即便霸道如特朗普,也不能完全無視。
把馬斯克從政府效率部負責人的崗位上撤下來,可以平息很多人的怨氣,讓馬斯克不必繼續(xù)站在風口浪尖上經受來自各方面的唇槍舌劍。
金蟬脫殼。
由于改革用力過猛,馬斯克迅速陷入官司纏身的境地。
2月8日,美國19個州起訴特朗普和財長貝森特,指控他們讓馬斯克獲得不合理的權限,得以接觸數(shù)百萬美國民眾的個人數(shù)據(jù)。
2月13日,又有14個州的檢察長聯(lián)合提起訴訟,稱馬斯克及其領導的政府效率部所擁有的“廣泛權力”涉嫌違憲,指控馬斯克“似乎掌握著不受限制的權力,僅需動筆或點擊鼠標即可裁撤政府雇員或解散整個部門”。
他們還稱,政府效率部既非國會也非行政部門,無權修改預算或調整聯(lián)邦機構人員編制;馬斯克沒有部長職位或正式的決策權,“特殊政府雇員”和“總統(tǒng)高級顧問”一職沒有正式法律效力。
特朗普不給馬斯克任命實際職務,但仍讓其作為總統(tǒng)顧問參與政府效率部工作,通過這一招“無名有實”,可以有效規(guī)避法律風險。
即使有訴訟,也不需要馬斯克代表政府效率部去出庭應訴。
如此說來,名義上的負責人格里森可能更多的是個“擋箭牌”“背鍋俠”。
馬斯克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讓馬斯克從科技精英搖身一變成為“紅頂商人”,是特朗普第二任期推動國內改革的一步重要“落子”。
通過重用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科技新貴勢力,特朗普打破了傳統(tǒng)共和黨建制派與MAGA草根派的對立格局:借助馬斯克的算法模型,可以實現(xiàn)“精準削支”;借助馬斯克的“政治素人”形象,可以為激進的政府改革提供“技術中立”的外衣。
盡管馬斯克目前仍是特朗普身邊的“紅人”,但他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一方面,政府效率部的“非正式”屬性,使其推進改革缺乏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部分州政府正在組建“反馬聯(lián)盟”,欲從地方層面抵制聯(lián)邦改革措施。
更為嚴重的是,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科技新貴力量與特朗普團隊內部各方勢力之間存在較深分歧。
例如,美國務卿魯比奧屬于共和黨建制派政客,他擔任國會參議員期間曾對特斯拉大加指責。
再如,馬斯克致力于發(fā)展航空航天事業(yè),不可避免地與傳統(tǒng)軍工復合體發(fā)生利益沖突。
這次馬斯克的“明降暗升”,本質上是美國國內政治矛盾持續(xù)激化的產物。
未來,隨著政府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權力爭斗的持續(xù)升級,馬斯克將面臨怎樣的結局,也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來源:“九萬里”微信公眾號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