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量財經 | 《機器人群俠傳》火爆出圈,機構這樣評價人形機器人產業
海報新聞記者 周凌峰 綜合報道
近日,中國政府網在公眾號發布了視頻《機器人群俠傳》。視頻中,機器人凌波微步、飛龍在天、乾坤大挪移等“招式”吸引了網友們的目光,各種小說中的武林絕技被機器人展現得淋漓盡致,視頻一經發出便火速在朋友圈刷屏。記者留意到,該視頻的發布日期是3月3日,次日的早盤時間股市方面便“聞風而動”,機器人板塊逆勢上漲,機器人ETF基金迅速拉漲。
在視頻中,除了視頻片頭由AI生成以外,其余畫面大多來自實拍素材,其中不乏熟悉的身影。展現的機器人也被媒體和業內人士辨認出來。經第一財經記者辨認和多方詢問,人形機器人四俠分別來自眾擎、星動紀元、宇樹科技、加速進化。
多家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成亮點
視頻開頭施展“凌波微步”的四足機器人分別是“黑豹2.0”和宇樹科技Unitree B2-W機器狗。據了解,2月13日,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簡稱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凱爾達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四足機器人“黑豹2.0”正式發布。它是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四足機器人”,速度可達到10米/秒。
除此之外,今年2月,眾擎機器人旗下人形機器人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經媒體向該公司確認,這款機器人型號是PM01。PM01是一款面向科研教育場景的開放型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于算法的驗證和二次開發,該機器人身高1.38m,體重40kg左右,使用壽命5年-10年,商用版國內售價8.8萬元,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第一批交付。
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人形機器人小星MAX去年曾登上長城。這款機器人身高1.65米,身型高度與成年人相當,配有高自由度靈巧手,未來目標場景是在工廠制造場景或服務場景,替代人類完成各種較精細的操作。
杭州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G1也在視頻中露臉,這款機器人在視頻中展示了打拳和回旋踢。這款機器人身高約1.3米,體重約35kg,自由度最多有43個,續航時間約2小時,售價9.9萬元起。
激光除草機器人目前主要銷往海外市場。在CES2025現場,多個中國廠商制造的激光除草機器人,已經成為享受庭院生活的人們的家務好幫手。
水下機器人可用于海洋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等科學研究,通過攜帶傳感器和探測設備進行數據采集,能夠協助勘探和開發海底資源,如油氣田和礦床,也可以執行水下搜救、檢查和維護水下設施等任務,減少人員風險。
視頻中還出現了月球車的身影。根據載人月球探測工程規劃,2030年前中國人將實現首次登陸月球,其間兩名航天員將駕駛載人月球車開展科考活動。屆時載人月球車將具備載人駕乘、月面移動、定位支持、安全輔助等功能,可為航天員提供移動、通信、探測輔助等保障。
加速進化(BoosterRobotics)成立于2023年,研發團隊來自清華大學,早期戰略面向科研教育場景,基于團隊在機器人、軟件、芯片和商業化等全方位經驗,打造人形機器人、操作系統、開發工具等軟硬件平臺,加速具身智能的落地。加速進化的機器人BoosterT1身高1.2m,體重約30kg,輕巧靈活、皮實耐摔,不僅會做俯臥撐和葉問蹲,還能進行踢足球等精彩表演。
視頻中的工業機器人有發那科和埃夫特的產品。發那科機器人產品系列多達260種,負重從0.5公斤到2.3噸,廣泛應用在裝配、搬運、焊接、鑄造、噴涂、碼垛等不同生產環節。2024年10月,上海電氣(601727.SH)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擬以30.82億元現金收購控股股東電氣控股持有的寧笙實業100%股權,核心資產為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部分股權。
不僅如此,視頻中還出現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農業無人機T100。去年11月,大疆發布T100,這款農業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149.9公斤,噴灑載重75公斤,播撒容量150升,可用于噴灑農藥、播撒肥料、吊運等場景。這款無人機還融合了AI和AR功能,其中AI算法可自動識別作業中遇到的障礙物。
券商觀點:行業有望迎新一輪密集催化
視頻發布后,多家券商對人形機器人行業展開研判,表明觀點。光大證券認為,從人形機器人量產節奏的角度,2025年將會是突破性的一年。萬臺級別的量產將帶動下游產業鏈進入確定性放量階段,而萬臺級別的數據采集和訓練有望真正解決數據匱乏的難題,推動人形機器人邁向更泛化、更實用的階段。堅定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立足硬件技術路線與各廠商進展。
中信建投表示,機器人板塊的投資價值在于其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AI大模型的不斷迭代與優化,人形機器人的學習效率和執行能力顯著提升,供應鏈成本的快速下降進一步加速了其商業化進程。特斯拉等頭部企業的量產計劃預示著市場空間的巨大潛力,未來可能每個家庭甚至個人平均擁有一臺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有望超過汽車和智能手機,達到數萬億規模。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持續降低,預計將有更多企業加入這一領域,形成百家爭鳴的競爭格局,這不僅有利于推動行業技術的快速迭代,也為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認為,重估中國科技、機器人產業趨勢和下一階段的密集催化未變,仍然堅定看好。前期市場或過度重視國外或國內的單一廠商,單一廠商無法代表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行業整體加速發展,中信證券進一步上修2025年全球機器人出貨量預期到2萬臺以上。
江海證券表示,隨著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相關設備如傳感器和機器人在電力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豆I互聯網與電力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4年)》及其他政策將為這一融合趨勢提供有力支撐,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建議關注傳感器與機器人領域的機械設備,這些領域有望在政策紅利下迎來顯著增長,成為行業投資的新熱點。
[來源:海報新聞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