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機器人未來路在何方
到2027年島城將基本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
當前,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這些 “頭腦”聰明、“四肢”靈活的機器人被視為衡量人工智能發展程度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準,它們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無論是高質量發展還是新舊動能轉換,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占比高的未來產業是必然選擇。
青島制造業優勢明顯
今年4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11部門印發《山東省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用4年時間推動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基本進入人形機器人強省序列,并明確要構建濟南、青島兩翼齊飛,其他市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
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姜代楠表示,青島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有兩大優勢:其一,青島在基礎配套、工業基礎以及工業門類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其二,機器人產業是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青島將人工智能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24個產業鏈之一,自獲批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以來,青島一直專注于強化系統布局,穩固產業基礎,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青島已形成了以嶗山區為核心,西海岸新區和即墨區為輔助的“一核兩翼多點”產業發展格局,擁有超過500家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家居、交通、醫療、機器人、制造和智能硬件等六大領域具備明顯優勢。
青島成功搭建了包括數字化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機器人與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智能芯片與產業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個關鍵的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并且在基礎硬件技術開發、核心算法研究以及數據生成采集等方面均進行了深入布局,為青島在機器人產業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造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
今年9月《青島市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印發。計劃明確提出,青島將以人形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部組件產品研發為主線,以特定行業典型場景應用為特色,至2027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培育5—8家人形機器人領域重點企業,圍繞“大腦”關鍵技術、“小腦”關鍵技術、“肢體”關鍵技術等三類關鍵技術進行突破,在制造、民生服務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成為國內重要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應用基地。
按照《行動計劃》,青島將在功能型整機的研發方面發力,特別是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工業型人形機器人方面,將注重多機協作、自主規劃和精確感知的能力。同時,還將開發面向家庭民生領域的情感陪伴和生活輔助人形機器人,以及適用于公共服務領域的服務型人形機器人。
在產業布局方面,青島將以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和高新區為主要區域,充分利用北航青島研究院和山大青島校區等資源,積極培育或引進關鍵零部件、控制系統和算法軟件等相關企業。其他區域也將聚焦于工業制造和民生服務等關鍵領域,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示范應用,以形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
青島將充分利用豐富的制造業應用場景優勢,為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快速應用指明方向。根據《行動計劃》,青島將優先在汽車、家電制造等結構化生產線應用場景中引入人形機器人,進行零件轉運安裝、監測和維護等整機裝配工序的訓練,并研發和優化適用于工業場景的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從而提升制造工廠的智能化和無人化水平。
補齊短板提升產業競爭力
青島具備堅實的制造業根基,擁有多元化的應用場景,為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但與眾多布局機器人產業的城市相同,也面臨著政策不夠精準、產業鏈不夠健全、高精尖人才不足等“痛點”“難點”問題。
“青島市機器人企業‘丘多峰少’,‘造血功能’欠缺。”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會長李慶黨說,青島市機器人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缺乏龍頭企業,不掌握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高層次專業人才匱乏,總體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此外,政府引導政策不到位、不精準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位于城陽區,是一家聚焦于智能制造領域,專注于機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研發與生產及下游自動化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國華智能董事長王廣提到了同樣的問題,“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青島市機器人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存在政策支持不夠精準、獎補效益不夠顯著等問題。”王廣說,青島市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上具有一定的基礎和潛力,但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
除了政策之外,產業鏈的短缺也是青島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直接客戶是造機器人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大部分都不在青島。”王廣說,青島的下游應用企業較多,如海爾、海信等大型企業,它們在生產中使用的機器人大多來自外地企業,在青島本地并未形成機器人生產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國華的客戶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機器人產業聚集地。”王廣說,“青島需要把這個產業鏈補上,否則可能導致在技術研發、市場推廣以及產業鏈整合等方面的短板。”
王廣表示,機器人產業鏈的健康發展需要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和協同發展,他建議政府能重視并扶持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特別是核心零部件企業,以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 說法 /
為機器人產業發展
提供政策保障
機器人產業涉及到研發、制造、應用,以及人才、技術、產業轉化等多方面問題。市政協委員、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會長李慶黨認為,為了推動青島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教育、科技、工信、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應聯合出臺機器人產業相關的系統政策。“通過多部門聯合協作形成政策合力,有效解決機器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李慶黨說。
在談到具體的獎補政策時,李慶黨提出了分類獎補的思路。他建議,根據青島市機器人相關的規上企業、中小型及微型企業、科研單位等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中不同類型單位,設置不同的獎補條件。“對于規上企業,上交稅費增值量可以作為一個核心條件進行獎補。”李慶黨說,“這意味著企業對社會的貢獻越大,獲得的獎補就越高,可以有效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而對于中小型及微型企業、科研單位,李慶黨則建議直接進行現金獎補,“這些企業往往處于發展的初創期或成長期,資金壓力大,獎補資金有助于緩解企業的資金困難,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李慶黨認為,這些被獎補的單位必須擁有核心技術和關鍵人才儲備,以確保獎補資金的精準投放和有效使用。
“政府的精準施策和各級部門的有力支持,也將為青島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李慶黨說。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于倢 楊博文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