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熱評⑦|激發民企愛拼會贏精氣神
兩會前夕,一場座談會的召開,將民營經濟推至時代的聚光燈下。時間來到兩會,這場民營經濟春天的故事,又續新章。
翻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民營經濟著墨處頗多。“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等重要表述,進一步釋放了“不能變,也不會變”的強烈信號,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從報告中的部署,到會場內代表委員的熱烈討論,在這場春天的盛會里,民營經濟的話題熱度持續升溫。
民營經濟穩,經濟全局才能穩。中國經濟的韌性,就蘊藏在“56789”的經典概括中——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可以說,民營經濟地位無可置疑、作用無可替代,潛力無比巨大、未來無限光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營企業都是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一些嗅覺敏銳的民營企業早已“躬身入局”,重塑競爭格局。恒信乘“數”而上,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建成了5家數字經濟“晨星工廠”;齊魯制藥攀“高”躍升,打破國外醫藥巨頭的壟斷,一類靶向抗癌新藥“齊倍安”獲批上市;遨博超“前”布局,在協作機器人賽道默默蓄力,拿下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出貨量。站在新質生產力勃興的歷史關口,山東民企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正把發展水平提升到新的境界。
民營經濟是典型的“環境經濟”,營商環境好不好,民營企業家最有發言權。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斌代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報告明確提出‘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釋放了法治化保障信號,這讓企業感受到制度性支持的堅定決心。”事實一再證明,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當然,要讓民營企業安心舒心放心,政府還要當好“娘家人”,以“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理念,助力打破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如此才能培厚營商環境的沃土,招引更多企業安家落戶。
春光十里,春山可望。當政策的暖流與市場的春汛交匯,當創新的基因與改革的動能碰撞,廣大民營企業一定可以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大顯身手、大有作為。屬于民營經濟的繁花,一定能在社會環境的精心呵護、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下盡情綻放。
(大眾新聞記者 張兆友)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