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含新量”賦能產業“含綠量” 山東傳統產業向“綠”而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高排放和高耗能產業,被稱為“兩高”行業,是傳統產業大省山東一直限制發展的領域。最近,一個原本分在山東、河北兩地的項目,借助用能機制的改革,摘掉了“兩高”帽子,實現合二為一、向新向綠發展。
這兩天,在山東德州夏津縣的一個新建車間里,一批機床加工設備正在陸續安裝調試。
山東雷釩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監 霍憲越:我們計劃年產400萬只發動機活塞,建設國內最先進的金屬智能澆鑄數字化生產線,成為魯西北最大的活塞生產基地。
這類高強度鋁合金產品的鑄造,以前在山東屬于“兩高”行業的范疇。想要上馬新的項目,條件非??量獭?/p>
山東雷釩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瑞虎:以前想著把鑄造部分放在河北,加工完成后再運輸過來,但這樣一來,我們的成本肯定會漲。
項目一半放在山東,一半放在河北,這是企業適應“綠色”政策的無奈之舉。但是,不久前,這一情況迎來了轉機。山東下發文件,輪胎和鑄造項目,被調整出了“兩高”名單。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處副處長 石紹達:輪胎、鑄造行業能耗總量占全省“兩高”行業能耗總量的比例不足5%,對節能減煤工作影響較小,當前將其從“兩高”范圍調出,有利于破除“兩高”身份帶來的不利影響。
山東是傳統產業大省,在工業體系中,傳統產業占比一度達到70%。為了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山東要求,新上的“兩高”項目,企業要先壓縮現有的用能,騰出指標空間,才能再上。這樣就確保了“兩高”行業能耗煤耗總量只減不增。而減量替代后多余的指標,省里進行統一收儲,用于支持非“兩高”行業項目建設。
夏津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 湯慶軍:對一些非“兩高”類的項目,企業就可以直接從省里申請購買省級收儲的指標。如果它被列入省級重點項目,還能有一個不低于20%的優惠。
在政策倒逼下,很多傳統企業為了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和能耗管理水平,用更少的指標建設更多的項目。同時,因為企業的轉型升級,一些行業又陸續被調出“兩高”名單,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今年上半年,山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0.2%,占全部裝機比重46.8%。與此同時,全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產業向綠態勢明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