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家里失能老人辦理了長期護理保險,護理機構能提供上門生活照護服務嗎?”嶗山區委巡察機構的工作人員電話核實長期護理保險政策落實情況時,群眾紛紛提出心中疑問。
長期護理保險政策是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決策,即通過護理機構給符合條件的參保人提供醫療服務、生活照護等養老服務,由醫保基金支付費用,既提升了失能失智老人生活質量,又減輕了這些家庭的護理負擔。截至目前,嶗山區共有長護定點機構71家,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的參保人數已達3200余人。但是由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出臺時間不長,仍處于起步階段,護理機構行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還比較低。因此,嶗山區委巡察機構將長期護理政策落實情況作為巡察重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扎實的工作舉措,確保惠民政策落實落地。
為了更深入了解情況,巡察機構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了10余家護理機構,上門查看、電話問詢60多名參保人或監護人,發現了部分護理機構存在照護服務質量不高,部分參保人對于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內容、標準不了解,對自身應享受待遇也不清楚等問題。區委巡察機構積極發揮“立行立改”優勢,梳理匯總發現的問題,移交有關部門限期整改。協同有關部門在全市率先制定了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監督卡,把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項目、服務形式和內容、報銷比例及投訴舉報方式等全部印制在服務監督卡中,參保患者和家屬人手一卡,累計入戶發放4000余張,覆蓋了轄區內所有定點長護機構,進一步提高了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和待遇清單的知曉度,提升參保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整改完成后,巡察機構的工作人員再次進行了電話回訪,參保家庭紛紛反映,“現在護理機構提供服務更用心了,每個禮拜護士都上門巡診指導用藥。”“生活照護人員給老人翻身、擦洗身體、護理口腔,服務挺好的,實打實地減輕了我們作為子女的負擔。”
據了解,此輪巡察結束后,不僅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護理機構服務行為也更規范,為失能失智老年人群體提供了更優質的養老服務,有效破解了失能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難題。文/陳東 解寧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