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科技”:吹拂“更炫青島風”
一批沉浸式項目展現文化產業“硬核”新面貌、為文旅產業注入“數字化生命力”;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8.5%,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崔燕
“五千年前,文明的曙光開始點亮古老的中國,一本神秘的古書《山海經》記載,在東海之濱有一條黑色的河流叫墨水。”全息舞臺上,隨著一位白發老者的講述,我國首部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詩音樂劇《尋夢滄海》徐徐展開……
近年來,《尋夢滄海》沉浸式數字演藝、嶗山文化展示中心、歌爾全球研發總部、青島深藍中心GT巨幕裸眼3D大屏、“沿著黃河遇見海”4D沉浸式數字項目、“永恒的金字塔-金字塔幻像”VR沉浸式體驗項目、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等青島的相關文化科技企業與文化科技項目不僅展現了技術的革新,更體現了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一幅科技賦能文化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數字創新跑出“加速度”,“文化+科技”頻結“創意果”,處處展現文化產業“硬核”新面貌。2024年,青島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8.5%,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其中,以數字文化為代表的文化新業態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7.4%,高于全國7.6個百分點。
科技助推文化產業“破圈”
底蘊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綺麗多姿的青島本土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為科技進步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來源、巨大的需求動力和廣闊的應用場景。科技助力青島的文化產業不斷被送上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賦能文化產業結構優化,也令其更接地氣、更具煙火氣。
嶗山山海相連,是世界級的山海觀光旅游資源。同時,作為道教名山,嶗山是享譽天下的“東海仙山”。走進位于嶗山(大河東)游客服務中心的嶗山文化展示中心,仿佛步入另一個奇妙的“仙山幻境”,VR全感漫游《絳雪傳奇》、微電影《大道嶗山》、AI寫詩、虛擬武術、道樂演奏、交互體驗……眾多新科技讓文化煥發勃勃生機,新體驗讓旅程更加精彩。
數字嶗山既留下了歷史的倩影,也增添了時代的律動。這是一場自然與人文交織、歷史與未來共鳴的文化盛宴,依托嶗山區作為“中國虛擬現實之都”的產業優勢,創新采用虛擬現實、全息影像、數字交互等前沿科技手段,打造集先進科技、數字體驗和智慧運營于一體,可看可聽可交互的體驗展示空間。通過對嶗山文化的全面梳理、深度挖掘和數字化呈現,以“鰲嶗勝境、海上仙山”青綠山水和中國式現代化嶗山實踐的嶄新華章,全景式展現嶗山的自然風貌、人文古跡、文學藝術、時代風尚與城市風采。該項目獲評2024中國文旅大消費年度盛典暨第八屆“龍雀獎”年度文旅科技創新應用項目,入選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文旅融合典型實踐案例。
梵高曾說:“我夢見自己在畫畫,而當我醒來時,我開始作畫。”當觀眾戴上VR眼鏡,科技讓這場夢境變得更加真實,讓更多人能貼近技術、觸摸歷史、走向未來。文化與科技的交織之旅,才剛剛啟程。
在青島世博園蓮花館的XR梵高數字藝術體驗館,歌爾創客數字創意科技有限公司把梵高的藝術世界“搬到”現場,為觀眾展示MR大空間體驗、梵高印象阿爾勒小鎮、羅納河漂流等多種數字文化應用場景。
除了沉浸式體驗,體驗館還設置了數字藝術畫廊區、梵高主題文創區等板塊,將梵高畫作的經典元素融入場景設置,為觀眾呈現一個豐富多彩、身臨其境的藝術世界。在多種數字技術的加持下,觀眾不僅是欣賞者,還能成為畫面中的“旅人”,親歷梵高的創作情境,感受他對自然、生命與情感的深切表達。
如此精妙的藝術體驗,并非一蹴而就。歌爾創客自2020年成立之初,便將加快數字科技的產業化落地作為發展方向。梵高畫作特別適合于多元化的體驗方式,如行走、馬車、漂流,而VR、MR技術則能進一步將這些藝術元素具象化。然而,在VR世界重建梵高的畫作,并非簡單的復制,需要結合三維建模、動畫制作、色彩還原等技術,甚至要從美術專業角度研究梵高的繪畫技法,以確保視覺呈現的準確性和感染力。
嶗山文化展示中心、XR梵高數字藝術體驗館等優質市場主體相繼涌現,得益于青島有關部門的政策引領。通過兌現落實《關于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支持文旅企業運用VR、AR等新技術,加大數字文旅新內容、新產品開發力度。青島啤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金東數字創意有限公司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古麥嘉禾等10家企業入選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數字賦能文旅新業態
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賦能成為融合歷史文化、城市精神和情緒價值的鮮活載體。“文化之根”深植于傳統,“科技之翼”助力其飛翔。在這場文化與科技“雙向奔赴”的旅程中,現代技術創新賦能下的諸多文化產品,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體驗,更為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已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隨著文旅消費需求迭代升級,具備科技文化融合、多場景跨界特點的旅游演藝項目日益受到游客歡迎。憑借“文化+科技”,《尋夢滄海》沉浸式數字演藝創造性地將“航海”融入視覺、氛圍和觀演方式中,以滿足觀眾對文化審美、視覺震撼、場景藝術的追求,為旅游演藝插上創新的“翅膀”。《尋夢滄海》以270度沉浸式包裹影像構建全視域海洋,全景聲環繞營造多維、逼真、生動的聲場空間,動感座椅模擬真實航海體驗,是一部能彰顯青島海洋文化與歷史傳承的城市文旅演藝代表作。
《尋夢滄海》由青島旅游集團出品,著名導演金鐵木擔綱總導演,是中國首部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詩音樂劇,演出地點位于國家5A級旅游景區青島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奧帆中心海上劇場。劇場三面環海,外形以“浪花”與“風帆”相結合的設計理念,與島城標志性建筑“五月的風”遙相呼應,充分展示了青島海洋之城、帆船之都的地域特色。作為海上劇場的常態化演出,《尋夢滄海》每場可容納640人觀演。
觀眾帶上VR裝置,在虛擬講解員的帶領下,可以“登上”金字塔頂俯瞰吉薩高原全景,也可以身臨其境般360度環繞式體驗胡夫金字塔的內部構造,仿佛穿越到4500年前,探尋古埃及文化的發展脈絡。在青島和達中心城,“永恒的金字塔-金字塔幻像”VR沉浸式體驗項目作為全省首家大空間沉浸式“文化元宇宙”項目,主題引人入勝,情節豐富,體驗逼真。
該項目運用前沿的VR技術、無限串流技術與超大空間網絡技術,搭配4K+超清分辨率和3D沉浸式音頻,對古埃及金字塔進行1∶1高精度還原,構建出逼真神秘的虛擬世界。這是一場歷時20分鐘的360度沉浸式探索體驗,從視覺、聽覺、觸覺上給觀眾帶來非同一般的感受。
用科技賦能,以前沿數字技術和沉浸式交互手段,使地圖、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在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觀眾佩戴智能眼鏡,通過第一視角觀看自然資源數據和紙圖融合的應用場景,可感知、可交互的地圖文化生態體系令人耳目一新。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是自然資源部認定的全國唯一地圖文化與創意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也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一直以來,研究院致力于地圖文化創意研究,結合各類先進技術手段跨界融合,以地圖為載體傳承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開創地圖文化先河,自主研發地圖文化創意產品2000余種,形成獨樹一幟的地圖文化品牌。
文旅地標因科技而更炫酷
當文化科技體驗從“觀看”轉向“在場”,從“單向接收”升級為“多維共創”,一場由“文化+科技+藝術+自然”新場景催生的業態裂變,顛覆文化地標的傳統范式,電影創意和空間美學重塑文旅產業的底層邏輯,帶來沉浸感受文化科技的無限可能以及浪漫的“且以詩意共遠方”。
驚艷亮相于市南區深藍中心的GT巨幕裸眼大屏,是當下青島面積最大的裸眼地標屏,3D技術加持下,“鷗遇青島”“巳巳如意”等裸眼3D短片栩栩如生、躍然眼前,將青島的特色文化、時尚元素與前沿科技相融合,彰顯時尚、動感、浪漫的城市氛圍,吸引市民游客駐足觀看。
深藍中心GT巨幕為青島文旅產業注入了“數字化生命力”,這是東舟視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標桿項目之一。團隊運用行業頂尖的制作軟件,借助透視原理,模擬真實世界的物理空間,將兩塊LED屏幕拼接融合,更真切地展現裸眼3D效果。“巳巳如意”3D短片場景采用毛發動力學技術,模擬了一個毛茸茸的可愛場景,毛發數量達到了數百萬根,將觀眾的情緒價值拉到“滿格”。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踐行者,東舟視通三年來累計投入研發資金1.2億元,在香港、北京、青島等6個核心城市打造23個標桿項目,2024年城市形象數字矩陣實現全網傳播15億次,塑造“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創新范式。
“文化+科技”已成為當前文旅產業的一大亮點。在中山路,“沿著黃河遇見海”4D沉浸式數字項目正通過兩者的深度融合,巧妙地激活老城區的“流量密碼”。作為青島市文化和科技融合應用場景示范性項目,“沿著黃河遇見海”是全國首個4D特效與AI算法相結合的數字沉浸式電車項目,2025年新春在中山路向市民游客免費開放。
當數字科技與人文故事在城市老街的電車里交融,一場壯麗而夢幻的“時空穿梭”正悄然啟幕。“沿著黃河遇見海”4D沉浸式數字項目帶領乘客穿越黃河源頭到海洋深處,領略齊魯文化與數字科技的完美融合。這輛復古電車仿佛與青島中山路的百年風貌融為一體。項目外觀為與中山路整體風格相統一的復古公交電車,車廂外側安裝LED屏幕,車廂內播放沉浸式裸眼視頻,全新升級的AI技術與四軸動感震動系統可精準模擬車輛行駛、飛行、急停等各種動態場景,讓乘客仿佛置身“飛行影院”。
電車內播放的“沿著黃河遇見海”文化大片用數字化手段系統展現了黃河從上游到入海的地理與人文脈絡。影片中的山川地貌、民俗風情以及生態保護場景交替呈現,讓乘客在行進中既可了解黃河沿岸的自然與歷史背景,也能感受到河流對地區文化的塑造與影響。通過數字化技術與公共交通空間的結合,電車為人們提供了近距離感受黃河文明的機會,并為城市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以科技之光點亮文旅星河,讓更多人感受科技驚奇,奔赴一場又一場充滿驚喜的文旅之約。近年來,隨著青島“文化+科技”創新模式的深入實踐,更多的文化內容被重塑新生,進一步讓旅游體驗全面升級,既滿足了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又為文旅產業發展開辟全新賽道、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