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13日訊 為進一步提升社會心理志愿服務隊伍專業能力,推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科學化、規范化,青島市嶗山區金家嶺街道綜合治理工作室于3月11日在書香門第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組織開展“嶺心啟航·心安使者”第三期培訓賦能活動。
活動伊始,老師通過提問互動方式,帶領志愿者們回顧前兩期的“喬哈里窗理論”“傾聽反饋技術”等核心理論,并結合社區調解典型案例,梳理知識脈絡。隨后聚焦“調解角色塑造”,系統講解首因效應、刻板印象及暈輪效應的實踐應用,通過“非正式對話”“肢體語言”等互動環節,指導志愿者現場演練調解開場話術與認知偏差調整技巧。
進入實戰模擬階段,老師現場示范標準化調解流程:從如何布置調解室、如何進行座位排布,到通過觀察當事人的坐姿、表情等非語言信號預判情緒狀態,逐步拆解“共情式提問—需求分層—認知重建”的干預鏈條。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情緒 ABC”理論這一實用的心理工具。該理論指出,我們對于事情的感受,并非取決于事件本身,而是取決于我們對于事情的評價,最終導致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后果。老師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志愿者們深刻認識到,在幫助他人調節情緒時,引導他們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和評價是關鍵所在。
“原來調解不是當裁判,而是做翻譯。”培訓結束時,一名志愿者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街道將通過不斷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路徑,使社會心理服務更加貼近群眾需求,更好地服務群眾,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貢獻力量。(趙曉彤)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