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繼續火 老城活化業態新
我市明確歷史城區保護范圍 總面積達28平方公里
這個春節假期,中山路和大鮑島街區等歷史城區被濃厚的節日氛圍所包圍。隨著城市更新向縱深推進,街道兩旁的里院等風貌建筑已順利完成蝶變,成就了老城區如今的繁華。每逢佳節,以中山路為軸線、上街里及大鮑島為核心的片區,便積極營造集“游、賞、品、愿”于一體的沉浸式全新體驗,不斷彰顯老城區獨特的魅力。
加快老城區業態更新
2025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青島市將深入實施城市更新,持續開展歷史城區老建筑活化利用,加快推進業態更新。
如今,市南區中山路街區正在保留老建筑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導入時尚活力的新產業、新業態。而市北區大鮑島片區正聚焦“年輕力”,打造出一批新場景、新業態,逐步重塑著老城商業格局。
此前,市政協常委鄧慶堯曾提出,要把重心放在“歷史城區”,而不能僅僅局限在“歷史建筑”,從整體入手加以保護利用,更能真實反映其價值,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青島老城區應實施分級分類保護策略,合理引入多樣化的商業業態,加強道路、停車位、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加大對文化名人故居的挖掘保護等,推動青島歷史城區保護從1.0邁向2.0、3.0。”青島市政協委員郝照明說道。
今年兩會,市政協委員、青島博智匯力(和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斌帶來了《關于用好青島老建筑,激發老城新發展的提案》。張斌建議對市北區正在整修的老建筑群,除了保留原日式、歐式和中式老建筑外,對新中國成立后的老舊破樓適當拆除,以進行綠化、建設休閑公園及廣場等,使各片老建筑與新住宅串聯成片,并保留一部分原住民。通過新舊建筑一體推動老城區與大青島發展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融合發展。與周邊高校、企業等合作。出臺“含金量”高的政策,吸引企業和青年。設立青年人才驛站、大學生宿舍等,以及開展大學生城市體驗活動,引領青年學生在街區集中學習、生活和創業,延展創業賦能鏈條。同時,加大歷史建筑宣傳,持續講好島城歷史故事,讓流量變“留量”。張斌說:“讓歷史建筑活起來的核心價值在于找到自身城市發展規律和深入挖掘城市發展潛能。”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已成為提升城市形象、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青島旅游資源整合度不夠,特色街區開發不足,尚未充分展現出獨特魅力。”今年兩會上,市人大代表、段和段青島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海燕帶來“關于以街區整理與打卡地建設為抓手,打造青島特色旅游招牌”的建議。周海燕建議,深入挖掘如八大關、中山路等歷史文化街區的故事與特色,對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和活化利用。引入民俗博物館、傳統手工藝作坊、復古照相館等業態,游客可以在此換上復古服裝,穿梭于歷史建筑間拍照打卡,親身體驗傳統工藝制作,增強游客的參與感與文化認同感,使這些街區成為傳播青島歷史文化的重要打卡陣地。此外,她還建議培育創意生活街區,營造潮流文化打卡空間。定期舉辦街頭文化節、動漫展、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吸引年輕人參與互動,將街區打造成充滿時尚感與創意活力的打卡地。促進全民參與,共筑旅游新風尚。
明確老城區保護范圍
今年1月,《山東青島老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標志著青島老城區的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邁入了新的階段。根據方案內容,青島歷史城區的保護范圍明確為“東沿延安三路至長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海岸線”,總面積達到28平方公里。這一范圍的劃定,為青島老城區的整體保護與規劃提供了明確的邊界。
方案中指出,青島老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核心區位于老城南部濱海區域,涵蓋了市南區、市北區的部分區域。這一核心區不僅包括了中山路、四方路、館陶路等歷史悠久的文化街區,還囊括了觀海山、觀象山、信號山、八關山、魚山、八大關等風景秀麗的景區。此外,德國臨時檢疫所舊址、總督府屠宰場辦公樓舊址、德華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舊址、禮賢書院舊址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建筑也位于核心區內,總面積約6.53平方公里。除了核心區外,方案還提出了示范區的拓展范圍,即整個28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保護范圍。這意味著,青島將在更廣泛的區域內推進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努力實現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和諧共生。
“通過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山東青島老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范圍、主要任務、工作安排、保障機制,通過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不斷提升文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旨在將青島老城建設成為彰顯青島歷史文化價值和風貌特色的文物保護管理示范區域、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適應的文物活化利用實踐區域,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區市兩會上,市南區、市北區著眼歷史城區更新,分別列出了新一年的計劃,為歷史城區的未來發展描繪了嶄新的藍圖。
市南區將持續放大“上街里”IP的聲量,以5A級景區標準提升中山路歷史街區環境治理效能,優化停車智能引導及交通微循環系統,進一步完善接駁線路,實現智慧化、系統化運營管理。新增黃島路影視文化街區、海誓山盟婚尚街區等8萬平方米消費場景,新招引落地商文旅項目60個;上街里MALL、上街里大酒店、青島金庫文博館等重點項目開業;建成開放銀魚巷商業綜合體,打造蘇州路片區新質生產力產業園。
市北區在做精做靚城區特色方面發力,將于今年啟動長山路街區等4.2萬平方米建筑保護修繕,展現波螺油子·十貳階、齊東路片區“十字街坊”煥新成效;大鮑島街區爭創省級特色步行街,拓展沉浸式演藝、特色主題研學、精品酒店民宿等多元場景,讓老城集聚煙火氣、凸顯歷史范兒、煥發新活力。
青島歷史城區的煥新發展,是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保護修繕歷史建筑、推動業態升級、傳承歷史文化、舉辦特色活動等一系列舉措,青島歷史城區實現了從老舊街區到文旅勝地的華麗轉身。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歷史城區將進一步成為展示青島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文超 姜丹寧
【相關新聞】
青島新春藝術彩燈節
接待觀眾35萬人次
早報2月16日訊 2月15日,為期25天的2025年青島新春藝術彩燈節在西海岸新區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圓滿閉幕。
本屆彩燈節以“暖動西海岸,燈火中國年”為主題,特邀200位自貢資深工匠,歷時42天,營造出1000余米璀璨燈火長廊,設計展出50余組寓意吉祥、美輪美奐的大型燈組,舉辦各類文化展演2000余場,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35萬人次。在彩燈展出周期、規模、規格、數量等方面均創造了西海岸燈會新標桿。彩燈節期間,活動現場還配套了南派舞獅、鐵樹銀花、皇家馬戲等35項豐富多彩的文化展演,為游客帶來2000余場視聽盛宴。此外,還設置了100余處美食非遺文創攤位,讓游客在賞燈的同時,全方位感受非遺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青島“冬游西海岸”六大文旅新場景之一,彩燈節還顯著拉動了區域消費。據統計,新春佳節期間園區日均客流超萬人次,夜間消費占比達70%,有效促進了商旅文融合。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郭念禮)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