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島市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上線,業主委員會從成立、備案、印章刻制,到賬戶開立、收益公開、收支監管等業主自治與基層治理中的諸多難點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電子化、系統化地管理公共收益。我市一些小區在公共收益管理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成功經驗。
近年來,逸景公館小區、福林苑小區、海信慧園二期、四季景園等多個小區都曾將公共收益以現金紅包形式回饋業主。以逸景公館小區為例,其制定了《逸景公館小區共有資金管理規定》來規范資金運用。2023年9月,該小區業委會還在多個部門的支持下開通了全市首個業主共有資金銀行賬戶,并且與青島市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實現聯網。
記者從青島市物業服務保障中心獲悉,目前,全市物業管理項目有4418個,智慧物業平臺已綁定1177家物業企業、4355個物業服務項目,全市開立業主共有資金賬戶654個。
“我們小區作為試點,率先啟用了青島市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通過網上公開投票的方式成功召開業主大會,選聘了新物業。”逸景公館小區業委會負責人介紹,小區業委會順利設立共有資金銀行賬戶,成為山東首個借助共有資金賬戶實現公共收益存儲、管理、公開的小區,并且公共收益記錄詳盡,連產生的利息都無一遺漏。
“為更好保障業主在小區公共收益方面的權益,應著重在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的規范制定上下功夫。合同中應明確小區公共收益的管理流程和責任劃分。例如,明確公共收益的收支如何記錄、由誰負責監督、多長時間公示一次等。一旦發生糾紛,業主可依據具體條款維權,讓合同成為保障權益的有力武器。”鄒文成律師認為,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公共收益管理主體的指導和管理,促使其依法依規管理和使用公共收益。
王玉靜認為,除了要完善法律法規,在公共收益賬務管理、使用程序、信息公示等方面制定操作細則外,還應發揮好業主共有資金賬戶的作用。“目前青島僅支持成立業委會的小區設立共有資金賬戶,沒有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則不能設立,而這類小區的數量更多。”王玉靜建議,相關部門擴大業主共有資金賬戶的設立范圍。同時,街道和社區參與到共有資金賬戶的管理中,促使公共收益的公示和使用更加規范、透明。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