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空巢老人有了專屬“Tony老師”
“這么多年了,他們夫妻倆一直照顧著我,我行動不便,他們就每個月上門幫我理發(fā),兩人都是熱心腸。”近日,家住西海岸新區(qū)王臺街道韓家臺村的孤寡老人韓家濟撥打了真情巴士表揚電話。韓先生口中的“夫妻倆”,是青島真情巴士集團駕駛員張盼和韓燕。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們相互支持,用愛書寫人間真情,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義務(wù)理發(fā)
12年足跡遍布45個村莊
2012年春天,張盼偶然得知西海岸新區(qū)靈珠山街道大夼村孤寡老人韓傳來老兩口的情況。韓傳來時年67歲,患有腦梗行動不便。老伴姜美芹時年64歲,年輕時患過腦炎導致語言功能障礙,兩位老人沒有子女,依靠國家低保補貼度日。
了解情況后,張盼與同事上門探望老人。當時剛過完春節(jié),不論男女老少都會在春節(jié)前就理好頭發(fā),迎接新年的到來。但是兩位老人卻是一頭參差不齊、亂糟糟的長頭發(fā)。經(jīng)過詢問,兩位老人表示因為怕花錢再加上行動不便所以沒有去理發(fā),頂著頭長發(fā)過了節(jié)。張盼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成為公交駕駛員之前,張盼是一名職業(yè)理發(fā)師。張盼便想發(fā)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老人。于是,他重新拿起了剪刀,第二天專程上門為兩位老人修剪了頭發(fā)。
從那之后,張盼開始關(guān)注像韓傳來一樣的老人。“我駕駛的6路線途經(jīng)靈珠山街道木廠口、獨垛子等村莊,在迎來送往中,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他們普遍存在著不便于出門理發(fā)的難題。”于是,細心的張盼仔細摸排出有需求的老人,一家家上門服務(wù)。
隨著張盼幫助的老人越來越多,他助人為樂的熱忱影響了妻子韓燕。“每次給老人理完發(fā)回到家,他臉上都是樂呵呵的,整個人充滿了力量和活力,這種積極情緒影響了我。”韓燕說道。2018年,韓燕專門學習了理發(fā)手藝,也加入了義務(wù)理發(fā)活動中。
夫妻兩人一個在6路,一個在819路,由于工作服務(wù)區(qū)域不同,張盼和韓燕對周邊的村莊進行“分片”服務(wù)。張盼主要為靈珠山街道周邊村莊的老人理發(fā),韓燕的足跡則主要集中于王臺街道的部分村莊,有時候夫妻倆也會相互“補位”或一起到村莊開展理發(fā)活動。久而久之,他們所服務(wù)村莊的老人幾乎都認識了他們。前不久,家住韓家臺村的孤寡老人韓家濟還特意托人制作了一面錦旗送給他們,點贊夫妻倆助人為樂的暖心之舉。
12年來,夫妻兩人已經(jīng)帶著愛心剪刀走遍了西海岸新區(qū)45個偏遠村莊,累計義務(wù)理發(fā)7000余人次。為了帶動更多人加入到活動中,張盼于2021年發(fā)起成立了“盼你來”志愿理發(fā)團隊,帶動60余位同事加入義務(wù)理發(fā),為村民做著力所能及的實事。
愛心陪伴
成為空巢老人的好“兒女”
2018年,韓燕注冊成為了一名志愿者并加入了真情巴士“微笑”志愿服務(wù)團隊,結(jié)識了團隊長期幫扶的韓淑花夫婦。韓淑花自幼雙目失明,病魔奪走了她的獨生女兒,讓她和老伴痛不欲生。看到這兩位老人,韓燕十分心疼。“我家和老人家同住西韓家臺村,考慮到照顧方便,我便主動承擔起幫扶老人的職責。”從那之后,韓燕定期上門幫老人洗衣、做飯、收拾屋子,料理兩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不幸的是,2020年初韓大娘的老伴也病逝了。剛從失去女兒的悲痛中走出來的韓淑花,唯一的親人也離她而去,生活再一次陷入灰暗。韓燕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為排解老人心中的憂傷,她幾乎每天來到老人家中看望。
張盼聽妻子講述了韓淑花的不幸,也承擔起了幫扶責任。有時韓燕做好了飯菜,張盼便端著碗送到老人家中;韓燕的班次不合適無法上門陪伴,張盼便主動前去陪老人聊天;逢年過節(jié),張盼和韓燕挑選好時令食材一起上門……兩人像子女一樣幫著處理老人家中的大小事務(wù)。
日子一天天過去,韓淑花感受到了溫暖和善意,對韓燕夫婦越發(fā)依賴,將他們視作自己的孩子,并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在他們的陪伴下,2021年,韓淑花老人被評為青島市“十大快樂老人”。
一把愛心剪、一份敬老情、一曲為民服務(wù)歌,張盼和韓燕夫婦用行動詮釋了奉獻的深刻含義。在真情巴士,像張盼和韓燕一樣的“夫妻檔”還有124對。他們默默奮戰(zhàn)在公交一線,伴著滾滾車輪,用責任為城市交通動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用相互扶持的愛照亮乘客的前行之路。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欒丕煒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