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落葉緩掃”開啟 讓多彩秋色多停留
近日冷空氣攜風帶雨影響島城,市區最低氣溫達到6.1℃。天氣變涼,催濃了秋色,滿城大街小巷開啟“換裝”模式。紅色的楓葉、黃色的銀杏葉、紅黃綠交叉的欒樹……與柔和的秋光一同扮靚美麗的島城。2024年我市選取66條(處)落葉景觀效果佳、車流量較少的街巷和公園納入“落葉緩掃”實施范圍,讓更多市民游客盡情享受這份來自秋季的專屬浪漫。
“落葉緩掃”66處場景入選
“看青島的秋色,首選八大關。”家住城陽區的吳女士平時工作、生活主要在城陽周邊。然而,每年要去一次八大關的習慣,她卻一直保持著。“年輕的時候,春游除了爬嶗山,就是去八大關和中山公園賞櫻花。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工作忙碌,難得的‘五一’和‘十一’小長假大多要帶著孩子出青島玩,每年的‘八大關行’便從春天一直拖到入秋。”吳女士說,秋季去八大關最好是雨天,城市景色自帶濾鏡,雨點敲打著法國梧桐,寬大的樹葉緩緩落下,這就是青島的秋。
今年市南區八大關區域6條道路入選“落葉緩掃”范圍,這無疑為秋游八大關的市民游客又加了一道天然“濾鏡”。
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2024年我市選取66條(處)落葉景觀效果佳、車流量較少的街巷和公園納入“落葉緩掃”實施范圍。多處地點落葉緩掃時間為11月1日至11月30日,而膠州公園和膠州三里河公園時間最早,10月20日左右便已開啟。記者看到城陽區的國學公園等均在名單中,這為市民秋季近郊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不掃”比“掃”更難
“落葉緩掃”,不去清掃落葉,而讓落葉自然成景,彰顯了城市的活力與智慧,也是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考驗。“不掃”比“掃”難得多。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城市道路保潔,平時一日兩次清掃和巡回保潔。今年,市南區九條街道納入落葉緩掃,在八大關區域打卡拍照的市民游客比較多,難免掉落紙屑、塑料瓶等,這需要環衛工人及時撿拾。而在行車區域,落葉如果被車碾壓碎了,也需要及時清掃,這就要求環衛工人增加人工作業頻次。”
據了解,針對“落葉緩掃”,我市實施“一區一策”“一路一策”精細管理,按照“堆積適度清理、腐敗及時清理、雨后整體清理”的工作原則,區分不同時段、落葉的不同樹種和風霜雨雪等不同天氣情況,采取步行區域一周一掃,車行道一周少掃,除落葉以外的塑料袋、紙花、煙蒂等其他廢棄物隨時撿拾清理等措施,做到“只見風景、不見臟亂”。
多地開啟“落葉不掃”模式
五彩斑斕的落葉,體現的是城市的韻味。近年來,為了讓市民在閑暇之余能夠觀賞落葉,全國多地推出“落葉不掃”政策。落葉正在轉變為“城市的裝飾”,其所體現人與自然和諧、人民城市理念已經成為共識。早在2009年,成都市就開始實施銀杏落葉“只揀不掃”的措施,讓滿目金黃的銀杏葉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4年,上海決定“落葉不掃”,經過多年探索, 40多條道路落葉景觀品質在穩步提升。北京市從2017年開始試點,保留秋冬落葉景觀,為名勝古跡增色不少。
八大關最早開啟“落葉緩掃”
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在 2012年,八大關區域探索開啟了“落葉緩掃”,為市民和游客保留秋冬落葉景觀路。根據青島園林部門的統計,島城的秋葉包含五大色系,有黃色、褐色、亮紅、暗紅和交叉彩色,秋季的觀賞樹木有五六十種。黃葉主要有銀杏、白蠟和五角楓,褐葉有槲樹和法國梧桐,亮紅葉有鹽膚木、火炬樹、爬山虎和楓香,暗紅葉有紅楓和莢蒾,交叉彩色葉顏色較多,多數是黃綠紅三色摻雜,有欒樹和部分法國梧桐。
景區本身有大量不同的樹種,不同季節形成了不同的風景,落葉中的八大關有著島城獨特的秋韻,這是大自然和這座城市對市民游客的絕佳饋贈。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陳小川 實習記者 臧千茗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