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養老”變“享老”蹚出青島路徑
老年友好型社區,就是要讓老年人在社區生活得舒適自在、充滿幸福感。近年來,青島各區市街道扎實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工作,在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提升為老年人服務質量、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各有所長。在即將到來的敬老月前夕,記者走進這些老年友好型社區了解到,如今的養老已然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基本生活照料,而是讓每個老年人都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從真正意義上變“養老”為“享老”。
“適老化”改造提檔升級
加強社區環境建設,為老年人創造宜居“硬條件”是社區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環。近年來,青島各區市社區積極推進對困難、殘疾老年人住房進行適老化改造、維修和配備的工作,以降低老年人生活風險。
早在2017年,市北區洛陽路街道鄭州路社區便啟動了為期3年的“民政為民社區善治”老年人防跌倒項目,充分動員社區醫院、物業公司、公益企業及殘聯共同參與,為23名65歲以上跌倒風險較高老年人的家中衛生間安裝了安全把手,并給隱患樓道、網點樓道以及社區內老人走動有臺階的地方安裝扶手。
為破解老年人“上樓難”的問題,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黨員全覆蓋走訪加裝電梯涉及的482戶居民,按照“政府減免、社區補貼、業主分攤”的原則,政府和社區承擔每部電梯成本的81%,僅用3個月時間,為11個多層樓座加裝42部電梯,圓了老人的電梯夢、出門夢,贏得了居民點贊。
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松山后社區以整村回遷為契機,進行100%自來水入戶、100%戶廁改造,同時,實施小區環境提升工程以及南九水河(松山后段)改造工程,為老年人打造居住環境優美、河塘干凈清潔的良好環境。
市南區湛山街道湛山社區率先配備21臺AED除顫設備,設置于居民小區物業和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商務酒店等場所,方便老年人家屬應急取用,目前,社區已培訓轄區內持有AED操作資格證的志愿者百余名。
醫養結合優化養老服務
青島市老齡人口規模較大,絕大多數老人選擇在社區居家養老。不少社區充分利用醫養資源優勢,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健康養老服務。
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松山后社區成立“養老服務中心”,設立“社區老年大講堂”“助老托幼空間”“助餐服務室”“日間照料室”“文體活動中心”等多個服務區。其中,助老大食堂可容納60余人就餐,日間照料室配備20張床位,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娛樂等服務,以“照護中心”為核心開展多種居家服務,滿足日常養老需求。
市北區洛陽路街道鄭州路社區通過入戶調查摸底,給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設立家庭病床50張,按照“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補充”的思路,整合利用社區醫院資源,為轄區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在此基礎上,社區聯合醫護人員對有基礎疾病且存在高發病風險的老年人進行干預控制和追蹤指導,例如對轄區內篩選出的60位有超重、血糖偏高和吸煙癖好的糖尿病高危老人,定期上門指導其通過適當運動、合理膳食等減輕體重、控制血糖等。
延安二路社區地處市北老城區,充分利用轄區內延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臺東醫院、櫸林頤養養老院等資源,為周邊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包括簽約家庭醫生、上門開展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安寧療護服務等。社區還打造了300余平方米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配備老年用品,為老年人提供助餐、照護、文娛等全方位服務。
讓老人從家庭走進社區
如何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生活,充分發揮老年人的積極作用,這是一道答案豐富的多選題。各個社區積極組建志愿服務團隊,配建有利于各年齡群體共同活動的健身和文化設施,為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設施,極大地滿足了老年人的社會參與需求。
市南區湛山街道湛山社區深挖老年人在社區治理中的老鄰居、老街坊、老熟人、老感情的優勢,鼓勵老年人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協商,成功化解了在口袋花園治理、老舊樓院電梯加裝等方面存在的社區矛盾,社區內12名熱心的老年婦女還自發成立“姐妹來吧”,主攻矛盾糾紛調解,協助解決家庭內部矛盾糾紛、開展反家暴宣傳。
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隱珠山社區深入推進隱珠“社區益家”項目,成立一支以“黨員、三老、有技能特長的群眾”為主體的百余人志愿服務隊伍,日常廣泛參與到社區社情民意搜集、安全隱患巡查、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充分發揮老人余熱。
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松山后社區設有嶗山區老年大學分校,開辦書法、聲樂、葫蘆絲老年文體班,老人們也可通過手機應用在線學習課程。社區還積極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活動,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老人,社區規定優先安排到物業公司從事衛生清潔、保安、巡邏等工作。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吳涵)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