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演唱會之城:青島值得“奔赴”
6月15日、16日,相距37公里的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與國信體育館之間,10萬歌迷匯聚、交集、合唱、分離,匯成這個夏天最有青春氣息的人潮。鄧紫棋兩場“I AM GLORIA”演唱會吸引7萬歌迷入場,陶喆兩場“Soul Power”演唱會吸引近2萬歌迷入場,加上青島參加音樂節、Livehouse演出的年輕粉絲,6月的青島,外地歌迷奔赴而來,浪漫與熱情碰撞,青春與活力綻放。
截至目前,青島已有40場演唱會官宣落地。數據顯示,2023年,32位藝人在深圳舉辦38場演唱會,26位藝人在北京推出41場演唱會。與“頂流”比肩,青島一躍進入演唱會一線城市之列。從票務軟件的數據看,青島演唱會的“想看”數據遠超門票數,這也意味著演唱會票房尚未見頂,2024年將是演出商測試青島票房“峰值”的一年。
年輕人是音樂消費的主要力量。2023年,青島憑借火爆的音樂節市場贏得“音樂節之城”的美譽;2024年,來自全國的年輕樂迷又將青島推上“演唱會之城”的寶座。做最懂年輕人的演唱會之城,青島做到了嗎?從區位優勢、城市氛圍到音樂產業規模,青島正在營造“年輕人友好”的音樂文化氛圍,而年輕樂迷縱享演唱會之余正在不斷為青島造勢,在音樂的名義下與青島雙向奔赴,一路繁花。
誰是年輕樂迷的“最愛”
6月至8月,暑期檔三個月間將有13位歌手在青島舉辦15場演唱會。對比一下,2023年有7位歌手在青島開了9場個唱,2024年暑期檔的熱度可見一斑。那么,這么大跨度的躍升,緣何而來?
實際上,青島一直以音樂節著稱,2023年更是在與廈門、成都等城市的比拼中獲得“音樂節之城”的殊榮,一年數十場音樂節的演出量級為演唱會市場奠定了基礎。業內人士指出,2024年舉行個唱的歌手往往先通過參加音樂節演出試水青島市場。演出商則根據音樂節的現場反響篩選最受年輕人喜歡的歌手,順勢打造歌手演唱會。
2023年,林宥嘉、馬思唯分別在青島機場音樂節、青島繁星海音樂節相繼制造了高光時刻。2024年8月,兩位歌手官宣青島演唱會,而且,林宥嘉連辦兩場。此前參加即墨青春音樂節的小沈陽同樣官宣7月在青島舉辦個人演唱會。
“從音樂節轉戰演唱會,意味著歌迷群體更加專一,也保證了歌迷欣賞音樂演出的完整性。”演出商表示,演唱會對歌手的創作經歷、創作階段的呈現更加全面,選擇在青島實現個人演藝事業的進階,也將放大歌手的市場影響力。
近年來,演唱會市場的大勢發生著巨變。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巡演在北美實現超50億美元的消費拉動,而周杰倫去年在海口4場演唱會創下的消費數據超過黃金周。“火熱的演唱會經濟讓制作方敢于投入重金打造頂級視聽效果。”業內人士舉例說,鄧紫棋的演唱會具有電影劇情感的精彩視效,她也是第一位在體育場連開5場演唱會的亞洲女歌手。與此同時,年輕歌迷對鄧紫棋的應援不遺余力,她在此次的青島演唱會一舉創下女歌手的青島演唱會人數紀錄、票房紀錄、門票最快售罄紀錄。
從鄧紫棋、許嵩到林俊杰,青島選擇了年輕人最喜愛的歌手,勢必會迎來一波“青春流量”。
做年輕人有感的音樂之城
綜合青島近年來的音樂演出市場,一位音樂人總結道:年輕是一種文化資源。
從資源維度來看,“年輕”帶有活性和傳播力量。動態營造音樂產業的氛圍,深度開掘年輕樂迷的資源已是一種城市共識。正是青島抓住了年輕樂迷的口味,營造出年輕態的音樂氛圍,才出現了音樂市場2023年和2024年的連續井噴。
從文化層面來說,青島注重對原創音樂環境的培基、孵化。持續5年的“青島最動聽”孵化出大量的原創音樂人,青島各大Livehouse也推出本地音樂人的孵化計劃。逃跑計劃、送春歸、未來寺等青島樂團不斷走向全國舞臺,風格涵蓋流行、搖滾、電子音樂,而且,青島的音樂廠牌積淀深厚,黃子韜打造的個人音樂廠牌培育了眾多潮流音樂人,“糖寶”打造出說唱音樂專屬音樂節“橘子海”,新興的爵士樂也在青島找到同道——青島爵士音樂節每年引來不少國際爵士達人助陣。
歷數2024年的青島演唱會,風格之多變、多元令人驚嘆。從“甜心教主”王心凌到“情歌王子”張信哲都能在中生代樂迷里找到大批知音。民謠風格的李健、R&B風格的陶喆在青島均是一票難求。獨立音樂路線的安溥、人氣說唱歌手馬思唯也備受樂迷欣賞。其中,四川說唱歌手馬思唯尤其具有代表性,他的說唱組合昵稱“海爾兄弟”,而他的代表作《嶗山道士》更是中國風說唱樂的代表作。這位帶有“青島元素”的歌手來青島開個唱,預計將成為說唱演唱會的爆款。
“對于音樂演藝市場而言,青島并未汲汲于一時的票房數據,而是通過整合時尚音樂資源打造年輕人有認同感的城市文化氛圍。”一位年輕音樂人有著這樣的“青島感知”,“一座培育了眾多音樂人、音樂品類的城市,自然也是年輕人有感的音樂之城。”
或許正是基于“年輕人有感”,青島吸引著演出方持續開掘演唱會市場,即便是40場演唱會官宣后仍有余力承辦更多的“頂流”演出。
做演出公司深耕的音樂市場
著名制作人陳姍姍是對青島最長情的演唱會推手。
從2016年劉若英第一場青島演唱會“我敢”到2024年其最新一場演唱會“飛行日”,8年來,陳姍姍持續將演唱會項目引入青島,僅是2023年,她就將任賢齊(兩場)、林志炫、周傳雄演唱會帶到了青島。2024年,她又引入了鄧紫棋、馬思唯、劉若英三個演唱會項目,可以說,她全程見證了青島市場的井噴過程。
有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有14家外省演出公司來青島主辦演唱會,山東本地有9家演出公司引入演唱會項目,其中,江蘇星華文化演藝有限公司以4場演唱會位居榜首。總體看來,青島市場已經從20年前的“演唱會黑洞”變成一個充滿競爭動力的“兵家必爭之地”。
頭部演出公司深耕的城市,勢必引入頂級演唱會、新型演唱會項目落地。梁靜茹從滾石唱片時代迄今已推出海量佳作,一首《勇氣》甚至成為網絡時代的熱梗。在8月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演唱會上,梁靜茹將首次在青島嘗試演出制作技術更高、視覺效果更精彩的四面臺,預計將給歌迷奉獻超出預期的視聽體驗。
隨著大批演出公司涌入,以往被視為“不可能”的演出現象在青島頻頻出現,比如說“撞期”。去年8月5日,任賢齊與李榮浩同一天在國信體育館、體育場開唱,距離數百米,歌迷涇渭分明,各自精彩。今年6月15日、16日,鄧紫棋與陶喆繼續在青島“相遇”,仍然是“花開兩朵”,相繼售罄。6月29日的王心凌、許嵩演唱會,8月24日的梁靜茹、馬思唯演唱會,同樣將在青島“相逢”……
“當‘撞期’成為常態,說明青島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業內人士介紹,一場演唱會的舞臺搭建需要一周時間,而拆卸需要3至4天。隨著高密度的演唱會不斷落地青島,青島演出行業的舞臺拆裝、音響工程、現場舞美等都會迎來全面提升的契機。
“撞期”的出現也意味著青島能夠滿足演唱會條件的演出場地正在增加。國信體育場(館)、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館)都能容納一線歌手的專場,演出場地周邊“吃住行游購娛”的提升也是肉眼可見……
2024年的夏天,歌手、演出商、演出場地與樂迷的互相激勵、互相成全,以及與之相關的配套服務升級,將是城市與演唱會雙向奔赴后的動人風景。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