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攤叫賣“金縷玉衣”,要價3500
市場地攤上現“金縷玉衣”?面對突見的這一幕,萊西市民劉先生有些驚詫。11月3日,劉先生在萊西市區閑逛時,突然發現古玩市場上有人叫賣“金縷玉衣”。隨后,他拍了一段視頻發到了抖音上,短短數天點擊量超350萬人次,引發眾評。
這是“金縷玉衣”嗎?為此,半島記者將視頻發給了青島、平度文博機構的權威人士。權威人士認為擺攤售賣的“金縷玉衣”連一件工藝品都算不上,但商販販賣類似的制品并不違法。
目前我國出土的玉衣超20件,山東早在1978年曾出土一件金縷玉衣,而位于青島平度的康王墓可能裹有金縷玉衣或銀縷玉衣。我國中山靖王墓、徐州楚王墓出土金縷玉衣以來,“國寶”的“引力”讓眾多考古學家和世界各地收藏者甚至商販狂熱。
古玩地攤驚現“金縷玉衣”
11月3日,劉先生在萊西市區一古玩市場閑逛時,突然發現市場的地攤上出現了一套“金縷玉衣”。
“這是一個古玩市場。”劉先生說,當天恰巧逢集,一些古玩販子從外地趕來在市場擺起了地攤。“集市上銷售古玩的地攤,排了很長一片。”劉先生說,“我突然看到了擺在地攤上的‘金縷玉衣’。”
這套“金縷玉衣”通體土黃色,分頭套、上身、胳膊、腿、手套以及腳套等。頭套的盔甲惟妙惟肖,甲片上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異常清晰。更讓他驚嘆的是,這套“金縷玉衣”的手部和腳部非常“完美”。
當時劉先生在這套鋪在黃色綢緞上的“金縷玉衣”面前琢磨了好幾分鐘,感覺稀奇的他這才發現“金縷玉衣”的上身與在網絡上見到的金縷玉衣大不相同。“出土的金縷玉衣上身均是鼓起的,而這個‘金縷玉衣’不是。”劉先生說,“它的上身和真正的金縷玉衣差別很大。”
“金縷玉衣呀?”他向擺攤的男子詢問,男子笑笑。面對玉衣上被一種金屬絲穿在一起的規則排列的“玉片”,劉先生想知道這個“金縷玉衣”是不是玉做的。他用中指彈了彈腳部的“玉片”,發出了清脆的聲響。
“我問擺攤者‘這件玉衣賣多少錢’,對方說售價3500元。”面對擺攤者的答復,此時的他確定眼前的“金縷玉衣”可能是件仿品。
劉先生仍在琢磨眼前這件“玉衣”。此時的擺攤者看劉先生很“用心”,于是邊介紹邊拿了拿“金縷玉衣”上的兩條腿。此時,劉先生才發現兩條腿是“玉片”卷成的一個筒,況且是分離的。之后他也發現,“玉衣”的上肢也是活動的。
“當時我就認為是‘假的’、‘仿造的’。”劉先生說。
視頻超350萬人次圍觀
盡管是“假的”、“仿造的”,但劉先生仍覺得驚訝。當時他問了“玉衣”的出售者,對方只說是“玉”,至于“金縷”的材料,對方沒說。不過這名擺攤者稱,如果購買回去的話,可以將“玉衣”的四肢、手腳等穿在一起,那樣更逼真。
人群熙熙攘攘,觀望者驚嘆,但沒有一人出價購買,劉先生拍了一段視頻就離開了。他將“金縷玉衣”的視頻發到了抖音上。
抖音發布5天來,觀看者超過350萬人次,評論近千條。幾乎所有的評論者認為,“一定是假的”“這是銅縷石衣”“但凡真的,都夠判的了”……
除了評論與調侃外,也有看客詢問視頻上的“金縷玉衣到底是不是真的”,甚至有看客留言稱“昨天在煙臺東方文化市場上出現過”。
看來,“金縷玉衣”的擺攤者不但在萊西擺攤,還從萊西去了煙臺的東方文化市場擺攤;或者煙臺也有人在售賣類似的“金縷玉衣”。
“連工藝品都算不上”
這件“金縷玉衣”真假幾何,是什么材料做的,價值又幾何?
記者將視頻和圖片發給了青島市文博機構的一名權威人士。這名權威人士看了視頻和圖片后表示,這不但不是金縷玉衣,“連工藝品都算不上”。
這名權威人士稱,如果真是金縷玉衣的話,在地攤上售賣就是犯罪,我國法律規定禁止任何人售賣文物,何況是價值連城的金縷玉衣。
平度市博物館館長曲濤看到視頻和圖片后,同樣確定這就是一件類似工藝品的物品。曲濤說,金縷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曲濤館長說,視頻中的“金縷玉衣”,完全不符合金縷玉衣的特點,形態破綻百出。頭部眼睛、嘴巴和鼻子與金縷玉衣大相徑庭。
“這個‘金縷玉衣’是一件拼湊品。”曲濤說,“胳膊、腿、手腳是安放上去的,真正的金縷玉衣的手部沒有彎曲的樣子,況且‘玉衣’上身的周邊是類似布料的材質縫合的。”
曲濤說,實際上每件金縷玉衣出土前都經歷了尸體腐爛后的玉衣塌陷,或是金、銀、銅縷的斷裂,或地殼變動后導致的玉片的錯位甚至不全。我們看到的博物館的玉衣或是出土后的再復原,或是玉衣原尺寸、原材料或類似材料的復制品。
擺攤的這件金縷玉衣是玉片做的嗎?曲濤分析,如果真是玉做的,這件“金縷玉衣”就不是3500元了,可能值上萬元甚至更多,上面的諸多“玉片”可能是某種“石”片被鉆孔后,用金屬絲穿起來的。“人工穿起來這件物品,也費一些工夫。”曲濤說。
平度康王墳或有“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去世時穿著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岳精英”,將金玉置于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于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流行了四百年。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20余件,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發現年代最早的,而徐州楚王陵出土的金縷玉衣是制作最精美的。
事實是,山東也曾出土過玉衣。1978年5月,臨沂市文物部門對洪家店村西北的劉疵墓進行發掘時,發現一套包括頭、手、足五個部位的金縷玉衣。頭罩北向,正南北,從頭罩到腳罩,長1.8米。劉疵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套只有腳套、手套和頭套而沒有四肢和上身的玉衣,整套玉衣用玉1140片,磨制得很薄,質地晶瑩細膩,玉片的角和邊緣都鉆有小孔,用金絲以十字交叉式連綴。
曲濤說,位于平度市古峴鎮的六曲山古墓群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以康王墓即漢景帝十二子膠東王劉寄墓為重點,周邊三十余個山頭上已經探明的古墓達374座。作為山東最大古墓群,這里埋葬著國王、將軍、公主及其子孫。膠東王劉寄的大墓坐落在山頂,占地約二三十畝,整體呈上窄下寬的“凸”字形。清華研究院等單位的國內權威考古專家考證后認為,當年修筑康王墓時先將山頂夷為平地并深挖殯埋,再依山勢堆積而成巨大山丘,民間便一直有了“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之說。1968年,河北正定縣發掘中山靖王劉勝之墓時,劉勝夫婦所著金縷玉衣為世界考古發掘所僅見。而中山靖王劉勝與膠東王劉寄身份相同,專家就此推測,劉寄夫婦的遺體可能也裹有金縷玉衣或銀縷玉衣。
正是因康王墳“地下寶物豐厚”,1999年至2002年古墓群曾發生多次盜掘,尤其是康王墳3號古墓遭遇盜掘后,令相關部門大為震驚。或許,這些盜墓分子不光是為“玉衣”鋌而走險。
賣文物仿制品不違法
中山靖王墓、徐州楚王墓出土金縷玉衣以來,“國寶”的“引力”不但讓眾多考古學家狂熱,世界各地的收藏者們也對其趨之若鶩,由此也讓一些“投機分子”嗅到了“商機”。
1999年,富商謝某某花兩萬元偽造“金縷玉衣”,卷走銀行24億,釀駭人聽聞事件。之后,謝某某被判刑。顯然,謝某某利用金縷玉衣贗品騙取銀行巨額貸款,已構成詐騙罪。
萊西地攤叫賣“金縷玉衣”是否違法?就此,青島市文博機構的這名權威人士表示,萊西地攤叫賣的“金縷玉衣”沒有觸犯法律,也不存在違法行為。擺攤者售賣的這件連工藝品都算不上的“金縷玉衣”,首先不是我國真正的金縷玉衣的復制品,其次沒有詐騙的企圖。
2011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規定,文物復制是指依照文物的體量、形制、質地、紋飾、文字、圖案等歷史信息,基本采用原技藝方法和工作流程,制作與原文物相同制品的活動。
文保研究專家、吉林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李峰曾表示,文物的復制就是依照原比例、采用原材料和原工藝制造出來的替代品,復制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保持文物的本質形態與工藝,也就是完全拷貝的文物。因為復制品與原作相近,也是具有重要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復制文物出售屬違法行為,詐騙將被入刑。”曲濤表示,但仿制文物則不一樣,仿制文物并不違法。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定不允許仿制文物,很多工藝品都是仿文物的產物,只要說明是仿制品并按工藝品出售就不違法,但要獲得授權。
鏈接
“造假大戶”的著名商標
2022年,網友復制三星堆黃金面具的視頻火遍全網。
熱愛做手工的25歲網友“才淺”,看到電視新聞說三星堆5號坑剛出土的黃金面具只有半張殘件,于是突發奇想,嘗試補全黃金面具的另一半。
之后,“才淺”斥資20萬元購買黃金500克,用15天時間錘打復原成黃金面具,外觀幾乎與三星堆真黃金面具一模一樣。這條頗具觀賞性的視頻一經發布引發全網圍觀。短短數天,播放量超過600多萬,點贊量超過159萬,連一些專業文保人士也不禁贊嘆“手藝真好”。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更是向“才淺”伸出橄欖枝:“來我們修復館上班吧。”
河南洛陽煙澗村“造假大戶”方興慶,不僅自己仿制文物,甚至帶領全村人一起“造假”,全村每年依靠“造假”凈賺1.6億元。因該村假文物遠銷各地,而成為青銅器制作文化的傳承村。就此,當地監管部門還授予該村仿制品為“河南省著名商標”。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永端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